墨坛库 > 赵风烈 > 第一百零八章 借用秦法

第一百零八章 借用秦法


  邯郸赵王宫,盛大的称王大典隆重举行,头戴王冠,身穿王袍,只有二十一岁的赵括在自己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巅峰。

  赵国群臣在上卿虞信的率领下,站在赵王宫大殿的两侧,圣典之后便是封将拜相,站在赵王宫大殿之上的群臣心中既有希望,又有胆怯。

  希望是赵括并没有在大军进入邯郸城的第一天,趁乱清除异己,让他们有了生的希望,胆怯的是,其中很多人在赵郝称相的时候,选择向赵郝示好。

  如今赵括成为赵王,现在要算账,这些人的未来是什么没人知道,接下来的赵王赵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启自己的赵王之旅。

  “宣王诏!”

  大殿之上,内官手中拿着帛书大声高喊,大殿之下群臣立刻躬身施礼,赵括坐在王座之上,自上而下注视着下面的群臣。

  心情澎湃之余,赵括更知道赵王这个王位并不好坐,从此之后自己的命运就和赵国绑在一起,强国之路如何运筹,赵括破费心机。

  “我王诏命,上卿虞信,两朝为臣,对赵国社稷功不可没,平乱赵郝谋反有功,封赵国相国,封号代成君,封地代。”

  第一个就是赵国百官之首,相国之职,一开始赵国群臣都以为相国之职会在赵括身边两位门客毛遂或者蔡泽之中产生,尽管这两个人资历很浅。

  而今天,赵王宫上,赵括任命上卿虞信为相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谢我王,臣誓死报国。”

  相国虞信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相国,他原本以为自己依然是上卿,或者用不了几年自己就会被其他人取代,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我王诏命,上将军廉颇,三朝为臣,为赵国东档西杀,军功无数,封信平君,封地尉文。”

  此时上将军廉颇并没有在邯郸,正领兵与秦国对峙,不过赵括还是第二个就封了廉颇,毕竟是战国四大战神之一,未来和李牧搭档都是赵国柱石,不能不重用。

  “我王诏命,封名士蔡泽上卿之职,同相国虞信共治国策。”

  “谢我王!”

  “我王诏命,封名士毛遂长史之职!”

  “谢我王!”

  “封邯郸军佐李牧为赵国前将军!”

  “谢我王!”

  “……”

  “赵王命,楼缓数次献策我王,利秦害赵,昔日曾与逆贼赵郝勾结,下狱待审。”

  这是赵王宫唯一一个被赵括问罪的赵国官员,楼缓在赵国庙堂之上和虞信一直都是对立的,虞信抗秦,楼缓媚秦,如今虞信拜相,楼缓入狱,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赵括此举也是杀鸡骇猴,让赵国官员知道,以后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是因为赵括刚刚等上王位就回容忍。

  赵王宫大殿之上分封诏书足足读了一个时辰之久,对于赵国百官全都根据他们的能力进行了全新的分封。

  不过其他群臣的分封基本上也都符合群臣的心里,其实这一点要感谢赵郝,这个家伙排除异己一时间在邯郸杀得官员太多。

  有些人也只是矬子堆里拔大个,不然空缺的职位实在是太多,官员不全,一个国家各个机关就无法正常的运行。

  “恭贺我王,赵王万岁……”

  分封完毕,赵国大殿之上立刻多了一丝祥和的气息,所有人提着的心全都放了下来,其实这些人对赵括并没有威胁。

  军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赵王室凋敝只剩下自己,能够争夺王位的潜在人士基本不存在,更不是朝堂之上这些大臣能够做到的,这一点赵括心中非常清楚。

  即便是鲁仲连,毛遂,蔡泽这些治世之才,对赵括的威胁也不是很大,自己两世为人,经历的太多,不是一些阴谋诡计就能算计的,更何况现在这些人都在为己用。

  赵括称王大典很快就结束,因为时间的关系,各国的使臣以及周王室的使臣都没有抵达现场,这也是众人商议的结果,以后这个仪式再补。

  赵王宫,赵王的书房之中,赵括,虞信,蔡泽三个人跪坐在案几之后,这是赵括称王之后第一次议政,面前的两个人一位是相国,一位是上卿。

  “两位上卿,秦国东出弱我三晋,韩国,魏国国力大损,我赵国也是依靠举国之力勉强支撑,强秦弱我赵国之心不死,两位上卿可有良策?”

  赵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战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想法不一定非要说出来,他首先要听听自己这两位谋国上卿的想法。

  “王上,臣入庙堂之时曾向先王提出变法之请,纵观天下七国皆有变法,唯秦国之变法最彻底,然则当时相国赵胜和阳文君赵豹等皇族重臣竭力反对,未有后续。”

  相国虞信强国之策是变法,尽管山东六国都仇视秦国,但秦国的强大摆在那里,秦法便是秦国强大的根源,这一点大家心中都清楚。

  只是变法就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所以山东六国也变法,变得都是半途而废,赵国亦是如此,触及的都是王族后裔的利益,他们在赵国的权势太大,无法撼动。

  “王上,相国所言极是,不过之前横亘在变法之前的阻碍已经被赵郝扫除,此刻正是变法之最佳时机,然则变法需一法家名士,更主要的是很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敌视。”

  上卿蔡泽向赵括拱手,变法蔡泽也十分的支持,而且此时赵国庙堂之上阻碍变法的障碍,都被赵郝杀得一干二净,但变法的阻力不仅仅来自赵国庙堂,还来自山东诸国。

  寻找一个像商鞅的法家名士不容易,来自其他列国的阻挠如何克服也不容易,更何况此时强秦在侧,赵国这个时候变法,秦国绝对不想看到,势必会借机削弱赵国,甚至联合发兵攻赵。

  这一点蔡泽想的明显要比虞信更加的周密,此时虞信看着蔡泽,这位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名士蔡泽,的确非同凡响,难怪赵括会如此重视。

  “我有一个想法,两位爱卿斟酌一下,搬用秦法,内容稍加更改,将其中过于苛刻之处删除,可否?”

  赵括看着两位上卿问道,其实这一点赵括早就开始琢磨,秦国法令就是一部十分成熟的战时法令,是商鞅根据战国为秦国量身打造。

  只要稍加更改,便适合赵国,有现成的不用,何苦还寻找法家名士重新设定?

  “王上,若能推行秦法,我赵国中兴在即,然则必须徐徐图之,更要周旋邦交。”

  虞信立刻站起来向赵括躬身施礼,蔡泽也站起身,两位上卿没有想到,这位只有二十一岁的新王,不仅仅领兵打仗骁勇善战,对于国政亦是大有可为。


  (https://www.motanwx.cc/mtk110870/5948972.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