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张辽新传 > 第639章 马良、邓芝到手,幕府补充结束!

第639章 马良、邓芝到手,幕府补充结束!


  第639章马良、邓芝到手,幕府补充结束!

  招揽了徐盛、庞统。调来了李严、霍峻、廖化、傅肜,若是仅仅从人数上比较,张辽也就是幕府损失尚未补齐,军中将领的缺额已经超标了。但是幕府中失去的不过是新任南阳太守杨俊、宛县令温恢以及从征北将军府掾调任征东将军府长史的荀衍。可是张辽却补充到了被后世之人列为三国十大谋士之一的庞统,加上内政能力超强的潘濬、蒋琬,足以弥补幕府的损失。虽然曹泰、曹馥回到了他们各自父亲的麾下,夏侯恩、夏侯德两人也被曹操调入中军,但张辽却从来没有将他府中从事中郎的人数太过于放在心上。何况调走的并非是张辽真正看重的,诸如程武、沮鹄、钟毓等张辽重视的年轻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此时虽然庞统、徐盛尚未到位,蒋琬、潘濬也在司马懿和蒋济的引导下熟悉着各种事务。可是张辽想到自己身边今后的这些个人才,脸上也忍不住要露出笑容。

  但是张辽的喜事可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点,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为张辽处理各种琐事的司马懿难得的一次求见也为张辽带来了欣喜。

  “将军,这便是懿今日欲向将军举荐的荆州名士,宜城马良马季常。”司马懿说话间,脚步一侧,让出身后跟着他的士人。

  张辽正好有事要找司马懿,但是听到司马懿的话后,心中顿时将原本的打算放下,按捺着心里的喜悦,打量着被司马懿带进来的马良。

  马良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大约也就八尺不到(175公分左右),长相颇为俊美,两条笔直的眉毛中夹杂着数根白色眉毛,头戴进贤冠,身着玄色直裾儒服,手持一柄羽毛扇,一身道不尽的风流潇洒。

  马良向张辽长身一揖,口中说道:“宜城马良,见过张征北。”

  “季常免礼,请入座。”张辽本就准备征召马良,如今司马懿将人都带来了,张辽当然不会放过,也免了张辽再奔波一趟。

  “辽在雒阳之时便听闻荆州有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辽今日正为充实幕府而寻觅人才,昨日拜访了鹿门山,今日早上有去了隆中。正准备明日去寻季常,哪知道季常却主动送上门来。既然如此,那正好说明择日不如撞日,辽便在此征询季常之意。”张辽见马良入座,便主动将话题挑开。

  马良主动登门,张辽虽不知其中缘由,可是马家主动示好之意已是十分明显。既然如此,张辽也不会客气,你要示好,就要拿出诚意,我要你家一个子弟随军,总不能算错吧!

  或许是马良一时间不适应张辽这样直接的风格。被张辽开门见山的话语问得愣在当场。倒是一旁的徐庶笑着向马良说道:“季常,将军行事素来直爽,从不喜拐弯抹角,所以将军府中说话行事皆是直来直去,这点你今后便会知晓。”

  “将军为人爽直,文治武功皆有过人之处,良深感佩服。今日良登门求见,便是希望能在将军府中讨一个职位,以完成良昔日求学时立下的为国戍边之理想。今得蒙将军不弃,良愿随骥麾下,为将军参赞军务、出谋划策。”马良直起身,向张辽拱手道。

  马良的态度张辽十分满意,虽然马家不是荆州大族,但是在宜城也算是势力强大,就是在襄阳也颇有影响力。而马良和其幼弟马谡也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和徐庶等人算是师出同门。虽然史书上的马良的记载着墨不多,可是从马良历任从事、左将军掾、侍中这些官职可以看出,马良处理政务尤其是庶务这一类繁琐事务的能力应该是相当不错。而且史评马良性情忠厚、贞实,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

  张辽在这些年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也对身边属官的忠诚愈加的重视起来。所以他挑选人员补充缺口时无一不是选择了那些被历史证明的忠贞之士,如廖化、傅肜、霍峻等等。而他看重的文士如邓芝等人也俱是清亮忠直之士。马良显然也是属于被张辽事先看好的那一类人。只不过他是自己上门的。

  虽然司马懿引荐马良的背后势必有司马家和马家甚至是荆州各家族的交易,但是张辽不在乎,因为这些交易针对的主要目标只能是曹操,即便他张辽名列其中,也不过属于添头一类。而且张辽的部下将来大部分都将聚集在并州、幽州两地,雒阳那边最多留些负责文案的主薄和少量留守人员,即便那些世家有心,在北疆那种实力为上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在张辽大军环伺之下玩出花样。

  “仲达,既然季常是你引荐,那引领季常熟悉环境一事你也就无可推脱了。我不日还要去一次新野,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位新野的名士。待那人的情况落实后,我的幕府也算充实完毕。所以这段时间你要让季常、公琰、承明三人尽快熟悉府中军政事务,并且要在主公回师雒阳前让他们达到可以接手部分事务的程度。”

  马良算是张辽补充幕府文士的人选中第三名到位的人,有了蒋琬、潘濬、马良这三人,张辽幕府文士的三名空缺已经被补充完毕,张辽需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离开之人的事务接收过来。而且潘濬、蒋琬、马良以及尚未到位的庞统和张辽还未征召的邓芝这五人与离开的荀衍、温恢、杨俊三人不同,这五人都算是军政通才,而且庞统更是谋士中的极品,邓芝也是可以统领大军的人物。张辽这是在为将来北疆因为控制地域的扩大而因为贮备官员一时间补充不及导致出现的人员空缺的情况预先准备一些万金油一类的人才。

  得到了马良的投效后,张辽稍作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张新和二十名亲卫出城,渡过汉水,越过樊城,向新野而去。

  张辽此行的目的便是新野邓芝,这位史书上从刘备入蜀后才崭露头角的荆州人士。

  邓芝是汉光武帝刘秀重振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高密侯邓禹之后,也是南阳邓家的族人。与早已经投效曹操的邓飏算是同族,但两人之间根本就似乎不认识。若非张辽知道他们二人皆以邓禹后人自居,也不敢就此认定他们的同族关系。毕竟襄阳城中还有一个南阳邓家的家主。虽然邓家因为种种原因,家势已经败落,不过两百年来的底蕴还在,即便是影响力不如蒯家、蔡家、庞家等荆州大族,不过天下已南阳邓家子弟自居,以邓禹后人相称的邓姓之人不知凡几,这也算是邓家影响力的一种表现。

  张辽赶到新野后便寻人打听邓芝的消息,然而新野之前的战乱使得人口流失严重,虽然文聘在大战之前便将新野百姓全部赶出城去,曹操在攻克新野之后又命留守部将以各种优惠政策收拢新野百姓回乡。但是,新野百业凋零,城内城外一片冷清的景象却不是短期内可以扭转的。

  而邓家也因为当家家主躲避战乱而迁到了襄阳,邓芝这个本就不算家主嫡系子弟的邓家人自然也就踪影全无。

  张辽却不会就此罢休,他很清楚,士人要想出人头地,出仕做官是不可避免的。而邓芝也是士人,他绝对不会希望自己一生籍籍无名,否则史书上也不会出现邓芝的名字。既然如此,即便是邓芝早已离开新野而投奔益州,以如今天下的局势,只要不是那种头脑发热的士人,或者对曹操深恶痛绝的士人,其他人是不会在失去希望之前放弃在曹操这边的努力的。

  有了这样的判断。张辽自然认为邓芝绝对就在新野一带。之所以不认为邓芝会在襄阳,那实在是张辽在襄阳见到的南阳邓家的家主给张辽的印象实在太差,而他的嫡系子弟中也没有出色的人才,却还偏偏很有些自以为是。这样的家主嫡系,又怎么可能容得下邓芝这样的人才在一旁呢?

  张辽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动用了新野县长手下的小吏之后,终于打听到了邓芝的下落。原来邓芝不再新野城中,而是在新野城东南面的一个村子中居住。据这个知晓情况的小吏说,这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姓邓,并称呼自己是邓元侯(邓禹谥号)之后。

  张辽闻言倒是一乐,不过世人多有攀龙附凤之举。南阳邓姓自然是要以邓禹为尊。尤其是新野又是邓禹的家乡,邓家的发源地,邓姓之人聚集,以邓禹之后自居也是在不算是离谱之事。何况邓家并非邓禹一人,当年追随刘秀的不但有邓禹,还有邓禹的亲弟弟明亲侯邓宽。邓禹留下十三个儿子,两百年了,后人也不知道扑腾出多少,一个村子以邓禹之后自居实在不算大事。此事就连邓家当家家主都不介意,张辽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

  不过张辽也很是庆幸,从这小吏的话语中张辽得知邓芝是从益州返回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邓芝是身处益州。这或许就是历史上邓芝直到刘备入蜀后方才渐渐显现出来的缘故。但是此时张辽却不管那么多,无论邓芝是因为什么而回到新野,张辽绝对不会让邓芝这样的人才再次流落民间。

  “走!此次摇烦劳你给本将军带路,否则本将军哪里能认得邓芝?”张辽对着这个小吏倒也是一脸的微笑。

  张辽此行是亮明了身份的,这个小吏和他的上司新野长能为张辽这样的统兵大将效力,心中自然是千肯万肯,若非张辽严令,那新野长说不得也要亲自陪同张辽前往寻人。

  “将军,那个村子便是邓家村,将军所寻的邓芝邓伯苗自益州返回后便住在此地。”

  张辽顺着那小吏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村子便在他的眼前。这个小村落中房屋不足百间,其人口也不会太多。如今已是临近中午,张辽甚至看不到村子中有太多的人烟。

  或许是看到了张辽脸上的异样表情,那小吏对张辽说道:“将军,此地距离新野不过三里,丞相大军南下时,这里也是战场。村中百姓至今尚未全部回来,村中人口如今也就是73人而已。其中还多为行动不便,无法离开太远而躲避战祸的老人和孩子。那邓芝并非村中人氏,而是因为路过此地见到村中老弱妇孺生活之艰难而主动留下照顾。因为邓芝此举,上官(新野长)还特意调拨了一些粮食,让这些百姓能够渡过目前的难关呢!”

  这个小吏的话虽然不多,但实实在在的让张辽领会到了战乱时百姓生活的艰难。同时他也对邓芝能够放下士人的架子,主动照顾行动不便的百姓而感到欣慰。虽然邓芝做的应该只是管理村中琐碎杂事,调度村中的粮食用度和准备来年的耕作。可是这种行为已经达到了儒家道德对士人要求的顶点。而且这种举动也让邓芝提前对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熟悉的过程,难怪史上品评邓芝是: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又有:性格正直、简单,不懂掩饰情绪,故而无士人与其结交。为官数十载,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衣食皆由俸禄资取,不治私财,妻子常有饥寒度日之时,去世后家中亦无馀财。

  而张辽也对邓芝更加的期待,这样一个清廉自守的人在自己的麾下,倒是可以将财物管理交给此人。最起码张辽最担心的监守自盗却是可以避免了。

  说话间,张辽一行人已经纵马走到了村口。看着并不宽大的道路,张辽率先下马,将坐骑交给几名亲卫看守,自己带着张新和十余名亲卫在那领路的小吏的引导下走进村子。

  “伯苗先生!伯苗先生!有贵客找你!”那小吏进了村子之后便放声大叫。

  其实张辽等人接近村子时便已经有村民出来打探,只不过他们一看见二十余匹雄壮的战马便缩了回去。

  而就在那小吏的喊声刚刚落下后,张辽便看见一名身穿一袭陈旧深衣的文士在几名村民的簇拥下向他们这里走来。

  那小吏见状急忙上前拦住他们,并在那文士耳边说了几句话。只见那文士面色一变,疑惑的看着张辽一行。

  张辽此时已经断定,那文士必是邓芝。只不过邓芝的样子确实有些落魄,无论是衣冠还是脚上的木屐都显得颜色暗淡,腰间的佩剑也是毫无装饰,除了那清雅的风度和明亮的双眼还能显出邓芝的士人本色之外,但看服饰根本就是一个落魄子弟。

  “伯苗先生,辽欲请伯苗先生屈就征北将军府行军主薄一职,不知伯苗意下如何?”

  张辽如今是越来越喜欢直来直去的说话了,尤其是对这些尚未入仕的士人,特别是那些在史书上留下大名,最好是被陈寿亲笔作传的名人,张辽这样直截了当的说话时颇有些欺负人的快感。

  和马良一样,邓芝同样被张辽的直来直去吓了一跳。尤其是他从那小吏口中得知说话之人竟然是丞相曹操麾下的心腹爱将张辽时,邓芝除了惊讶之外,也不免心中有些欣喜和忐忑。

  欣喜的是张辽点名要找他,又开口说要他担任行军主薄,这使得看清了天下大势而从益州返回家乡的邓芝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只要借此机会便能够顺利步入仕途,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忐忑的则是张辽能够主动找到自己并委以重任,很明显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邓芝一来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达到张辽的要求,二来也担心自己的益州之行是否会成为一个麻烦。

  “将军美意邓芝深感肺腑……就是……就是……”

  邓芝正在想着如何回答张辽时,却听见张辽笑道:“伯苗莫不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确有此意!”虽然张辽此言并不完全是邓芝所想,但邓芝却也免了继续组织言辞的麻烦,长舒一口气后回答道。

  “伯苗能够不畏道路艰苦,毅然往返益州、荆州之间,足见伯苗心智过人。要知道,能看清天下大势者不少,可是能不畏道路难行而断然离开险地者却并不多。人总喜欢习惯了的生活,却不愿轻易改变,所以辽更看重伯苗的眼光和性情。不过是区区一个行军主薄,以伯苗之才,又怎会不能胜任呢?”

  张辽自那小吏出得知邓芝侍从益州返回的,心中就更加希望邓芝的加入。而且张辽给邓芝准备的是行军主薄,这说明张辽是不会带着原本两名主薄杨修和蒋干出征的。而邓芝能够在看到了曹操的强势,明白益州将来也绝非避难之所后主动回乡,正如张辽所言,这份眼光和坚韧的性情确实是张辽所需要的。

  “邓先生……”

  见到张辽这群外来的贵人们似乎要带走他们的恩人邓芝,村民们不禁有些鼓噪起来。

  张新等人见状,为了以防万一,纷纷手按刀柄,围在了张辽的身边。

  “诸位乡亲莫要慌张!”邓芝见此立刻开口喊道:“此乃曹丞相麾下征北将军张辽张文远将军,并非欺辱百姓的豪门恶人!”

  此时张辽便见到了邓芝在此地的威望,一句话还没说完,村民们便安静了下来。

  “诸位!在下便是张辽。此次前来便是想请伯苗先生出山,并无他意,还请诸位莫要担心。”张辽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着邓芝。

  邓芝看着张辽,深吸一口气,上前两步,向张辽拱手一揖道:“邓芝多谢将军厚爱!愿为将军效劳。”


  (https://www.motanwx.cc/mtk144168/7354204.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