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决战1984 > 第二十一章:炼狱车站 五

第二十一章:炼狱车站 五


  满洲里城内的鏖战已经到了最后时候,整整一天的厮杀中,中苏两国的军人在这座已是废墟一片的城市内拼死厮杀了若干小时之后,彼此都已经精疲力竭了。

  掠过天空的歼击轰炸机开始返航,在这一天之内,前线航空兵的确是起到了很大的作战支持作用。包括米格-21鱼窝CDF、米格23歼击机;米格-21鱼窝JKLN、米格-27鞭挞者、苏-17装配匠CD、苏-24剑术师、雅克28阴谋家ABC战斗轰炸机;米格-25狐蝠BD、米格-21鱼窝H、雅克28阴谋家D歼击侦察机;雅克28阴谋家E、安-12幼狐BC电子战机在内的近千架各类固定翼飞机对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强有力的对地支援。而这还不算上第37航空集团军、第30航空集团军、第46航空集团军的那些图-95、米亚-4远程轰炸机;图-16、图-22中程轰炸机。

  外贝加尔军区的第23航空集团军、远东军区第1航空集团军、第2远东航空集团军、第3远东航空集团军从自阿穆尔河口到满洲里一线的漫长国境线上,始终给予了从黑河、漠河、满洲里一线向中国境内推进的进攻部队以极为强大的空中支援。

  对于此时的满洲里方向,第23航空集团军动用了一个对地支援师、一个独立轰炸机团、两个直升机团和一些侦察机对整个防御筑垒区实施了极为密集的航空火力支持,如果用狂轰滥炸来形容苏军航空部队对满洲里的空袭力度,那也是丝毫不为过分的。

  整个战线甚至都完全的被强有力的空中力量所笼罩在机翼之下,至少那些涂有红色五星的‘苏’、‘米格’、‘雅克’系战机几乎完全使得满洲里的天空在这一刻属于红色苏维埃,而不是属于那些被莫斯科称作为‘黄色法西斯’的中国人。

  ‘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制造’出来的邪恶‘蜻蜓’们带着搅动而起的强劲气流,在天空中布洒着钢铁和死亡,在这短短一天内,至少世人的目光被吸引在中国和苏联的东部边境地区、被吸引在北京城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不去感慨一番,因为对‘北极熊’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恐惧,而去感慨。似乎在这短短一天内,克里姆林宫达到了自己的一定目的,那便是让世界因为红色苏维埃的强大而去颤栗,去恐惧,甚至是屈服。

  然而,正是因为对红色铁幕的畏惧和恐慌,从这一天开始,在‘红色蔓延’下,硕果仅存的那些西方国家以及早已经因为颜色革命和左翼政党上台执政而崩溃了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将拯救世界的期望投注在同样是红色的中国,几乎残存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无一不在期望中国能够阻挡住铁幕帝国的南下脚步,拖滞住莫斯科饮马南中国海的节奏,从而让整个世界不至于沦入在以克里姆林宫和KGB为象征的‘北极熊’的熊掌之下。

  如果说此时北京城内的战斗是中国军人们在用生命捍卫共和国的心脏,那么此时的满洲里俨然成了对抗苏联力量的最前沿,起码在此时,满洲里的重要性要比黑河、孙吴更显得突出。而满洲里城的残存守军则是这对抗最前沿的流血牺牲者。

  没有人能够想象这场战争,哦,不,是这座小城内的战斗的惨烈程度,没有记者,没有媒体,没有影像,也同样没有文字能够记录下这座甚至在中苏两国内都不一定为人所熟知的小小边境城市内的战斗是怎么样的充斥着血腥味,是如何的残酷不堪。

  如果非要去书写,或许只有滴流的鲜血能够完整的书写下这座已经几乎快要被钢铁和烈焰从地图上给抹去的小城内所发生的一切。拿起一支鹅毛笔,用流淌的红色蘸满笔触,缓缓的在历史的竹简之上逐字逐语的继续下点点碎片,拼凑起碎裂的时间。而几乎每一笔,每一划都是生命和血肉的化作,并不存在着的却又跳跃着的文字之间,充斥着的只有灵魂的映像。

  在包括苏联军队在内的世界强军眼里,在那些总是爱指点江山样纵谈天下的军事专家眼里,或许他们印象中的中国军人都是拖着辫子的愚昧者,或者他们总以为中国军队的所谓战术就只是被传说着的‘人海战术’,正如多数苏联军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人也许会勇敢而不怕死,但也许又都是一群懦夫。无论是从极力推行‘黄色俄罗斯’政策的帝俄时代,还是到红色苏维埃,莫斯科从来都没有在东方吃过亏,而显然这一次也不例外。

  但是这一次,似乎并不是那样的,至少在近卫摩步第11师的官兵们看来,这场战争并不是那样的乐观,起码这一天的满洲里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

  而对于中国军人们来说,曾被称作是‘苏联老大哥’的北方邻居的确态太少具有力量了。当高强度的火力打击降临下来的时候,炮火中极力想要让自己活下来的人们才才现其实中国军队的所谓炮兵火力打击和苏军的炮火强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从满洲里城内的这一天就可以看得出,苏军的作战样式的确很是比自诩为‘师学苏联老大哥’的中国军队先进太多了。也许中国军队的师学只是在1950年代的短暂‘中苏蜜月期’,也许中国军队太是过于强调自己的‘两百米真功夫’和‘战斗意志与革命精神’,又或者十年浩劫的确让军队落后了不少,但无论怎么样,短短八年恢复期并没有使得中国军队能够有效的利用这八年去真正的看待北方的敌人-被自己称作是‘苏修帝国主义’的苏联。

  只要和守军发生短暂接触后,进攻的作战单位便会立即的后撤,同时呼叫航空火力和炮兵对暴露出的阵地、火力点进行反复轰击,并采用混合组成的强击群实施突击,这样的战术让坚守在阵地中的蒙边守备6旅几乎只能够被闷着头一番死揍,虽然巷战极大的拖住了苏军的进攻节奏,可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仅仅一天的时间,连接正武山、加纳山两个守备要点之间的枢纽之地就沦陷了,这完全是难以想象的。

  这是最后的守军了,城内的枪声已经寥落了许多,肖钊权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为国尽力的时候了。远处的传来了苏军坦克阵阵的轰鸣声,废墟中的碎土在抖落。

  手里的钢枪已然做好准备,弹匣里压上了最后的子弹,拧开盖子的手榴弹就在手边,肖钊权抹了把脏乎乎的脸,想想曾经光荣的蒙边守备6旅,想想满洲里国境守备队第3守备队的那面旗帜,还有那些长眠于这片土地上的曾经生龙活虎的战友,肖钊权露出一丝的笑容。

  身边寥寥数十人就是整个第3守备队最后的指战员了,所有的中队长、分队长几乎全部牺牲了,教导员、指导员们更是早已全都光荣了。除了自己之外,几乎没有几个军官了,如果算上带伤的司务长,也凑不齐一个手巴掌。

  废墟的角落里不知道是谁唱起了那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声音由一个逐渐的变成了两个、三个……,稀稀啷啷的歌声虽然不是很高,但却充满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怒吼。这曲曾经鼓舞着多少中国人的歌曲再一次的响彻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飘荡在硝烟弥漫的空中。

  “同志们,全体都有,上刺刀”振臂而呼的肖钊权满怀悲壮地发出了他最后的命令。

  既以尽责,面对如潮样涌来的苏联人,既然誓言战斗到最后一枪一弹的指战员们选择了殊死一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随着刺刀出鞘的声音,一个个浑身是伤、衣裳褴褛的中国军人们相互搀扶着缓缓的站立而起,明亮的刺刀咔咔的卡上,满是破洞的八一军旗迎风而展,呼呼的在飞扬的夜风中漫卷。

  苏军的坦克车越来越近了,圆乎乎的炮塔上黑森森的炮管直指前方,发动机的嘶吼声中掺杂着金属履带沉重的铿锵声,后面那些穿着绿色夏季作战服的苏军士兵们的身影清晰可见。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啊~”七八条身影从道路两边的废墟中翻身便是滚出。

  悲壮却也无奈,打光了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人们选择了这样的办法来阻滞敌人坦克的前进,报国无需留名,英雄本就无名,这些抱着哧哧冒着烟的炸药包、手榴弹捆滚入到苏联坦克车下的指战员们到死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轰-一声,接着又是一声,撕裂空气,震彻天地的爆炸声中,朵朵烟云高高而起,而那些耀眼的橙色火光直射云霄之间的时候,夜幕都被染红。

  共和国军人的光荣往往就是这样的瞬间之中,便是得以书写,便是这样的升华了他们那本是朴实的情操。或许他们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但并不等于他们不顾家恋亲,军人本就是以生命来捍卫国家,正如那句简单的疑问所说的那样-无国岂有家?

  ;


  (https://www.motanwx.cc/mtk27569/1567278.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