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决战1984 > 第三十二章:鱼与熊掌 五

第三十二章:鱼与熊掌 五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开始,苏联坦克工业所拥有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便处于无人质疑的领先地位。而冷战时期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型主战坦克更令整个西方如坐针毡。按照大多数西方人的理解,每一次在红场阅兵中出现的红色铁骑都会在此后的几年里换装所有的苏联装甲部队,而为了威慑对手,在每一次军事演习之中,莫斯科也总会不厌其烦的用长镜头向西方展现自己的钢铁新宠集群冲击的画面。而参加演习的华约集团则保持着与苏联军队一个代差的武器装备。

  这样的场景往往会给人以一个直观的错觉,莫斯科的子*里可以瞬间孕育出新生代的铁甲猛兽,而那些相对过时的装备则将在第一时间转手给他们的那些卫星国已经支援第三世界的同盟。而在这一点上,西方世界的传媒机构也总是跟着推波助澜。他们并非是不知道真相的围观群众,而是越将对手描述的空前强大,越方便从那些感受到威胁的纳税人口袋里掏取更多的军费。

  应该说苏联的坦克工业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富有机械设计天赋的科什金尽管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反复刁难和遏止,却最终令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受到了战神的宠爱。尽管他本人没有最终见证T—34型坦克碾过冻土,冲入柏林的辉煌。但在他的余辉之中,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却在战争岁月之中迅速赶超了一度具有强大政治背景的科京所领导的列宁格勒坦克设计局。并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揽了苏联军方主战坦克的设计定型工作。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什金的继任者在战争结束后仍在吃这位天才留下的老本。从T—44中型坦克到T—54型主战坦克,人们在A.莫洛佐夫图纸中总能看到T—34的影子,所谓的改进不过是将坦克造型更显低矮,利用技术的革新增强装甲,火力和机动性而已。但即便如此,莫斯科方面依旧对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情有独衷。毕竟规模庞大的苏联地面部队不可能全靠科京所设计的那些被冠于领袖名号的重型坦克过日子。何况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重型坦克由于其技术上的落伍和所肩负的政治象征意义而迅速的失去了宠爱。

  T—55型主战坦克的出现,令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尽管它与T—54之间区别从外型上几乎难以区分,甚至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同一款战车,但事实上两者的技术性能却有着极大的差异。也正因如此,苏联没有费力气去改进T-54坦克,而是在不久后直接用T-55坦克取代了前者,而令人值得玩味的是在莫斯科和北京的蜜月期中,苏联军方向中国所提供的并不是性能更趋成熟的T—55型主战坦克,而是简单加装了抽烟装置以及火炮双向稳定器的T—54的改进型。

  T—55型主战坦克的总产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7万辆,其中近5万辆在苏联本土生产,而在冷战时期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华约国家也在开足马力生产这一型号的坦克。事实上在中苏战争爆发之时,该款坦克的后继改进型依旧是苏联二线陆军师的主力。而即便是第39集团军这样处于中蒙边境一线的战备集团军,第51坦克师主要装备的也仍是T-55的后继型—T—62型主战坦克。尽管在日后长篇累牍的战争报道中,它始终没有占据过险要的位置。但就和第51坦克师这样没有光环的作战单位一样,他们往往才是战争中真正的主角。

  身为第51坦克师独立侦察营营长的莫斯卡连科少校此刻正在同样在一辆T—62MK型指挥坦克的炮塔内统率着自己的部队冲锋陷阵。苏联陆军长期以来便注重地面火力侦察,而在核武器的巨大威力面前。坦克师的侦察部队更被赋予了深入敌境发现乃至摧毁对方核武器发射阵地的使命。因此作为第51坦克师的尖刀,莫斯卡连科少校手中除了16辆BRDM轮式侦察车和3辆BRM-2型履带式装甲侦察车之外,还有由12辆BMP型步兵战车和6辆T—62M主战坦克组成的突击力量。而在从苏尼特右旗向镶黄旗突击之前,第51坦克师还特地加强给该营2个坦克排、1个反坦克排、1个工兵连和1个自行火炮连的兵力。

  正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战场机动能力,第51坦克师独立侦察营营才能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从苏尼特右旗一路南下,横扫镶黄旗中部直达化德县。当然一路之上,群起而攻之的中国武装民兵也令莫斯卡连科少校颇为头疼。尽管他们手中数量不多的反坦克火箭筒对自己的装甲集群很难构成实质性的杀伤。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坦克由于对方的伏击和地雷而瘫痪。对于这一情况,莫斯卡连科少校自然是豪爽的将无法前进的坦克拖到路边,将油料和弹药转移一空之后,弃之不顾交由后续跟进的部队进行回收。

  在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装备面前,中国武装民兵螳臂挡车式的抵抗再度被碾得粉碎。望着夕阳余辉下的血色草原,从炮塔中钻出来的莫斯卡连科少校突然感到一丝莫名的悲呛。他习惯性的从自己的军服的上衣口袋的掏出那已经揉得变形的烟盒,从里面拎出了最后一根香烟。“今天晚上看来我们要在前面的那个小镇过夜了!”在他一旁的舱盖里钻出的坦克车长有些兴奋的拿出火柴为自己的营长将香烟点着。

  “我知道你小子在想些什么!”莫斯卡连科少校用力的猛吸了一口手中的烟卷,以冲淡空气中那弥漫的柴油味以及血腥对自己神经的冲击。在城镇宿营当然比野外要强得多。当然在借宿的过程中收罗“战利品”和女人更足以令每一个士兵感受到征服者的快感。“嘿!一连长有俘虏吗?”莫斯卡连科少校一边抽着烟,一边对远处正指挥着部下打扫战场的一连连长喊道。“营长同志,和上一场战斗一样,中国人也不是各个都悍不畏死!我们抓了二十几个软蛋。”正单腿跪在地上从一个中国民兵排长的口袋里搜罗着什么的一连长站起身来大声的回答道。

  “按老规矩办吧!”莫斯卡连科少校的脸上露出了一狡猾的微笑。在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军队中长期流转着一个经久不衰的笑话。大意是说一旦中苏之间爆发战争,那么第一天苏联军队便将俘虏第二天这支俘虏大军将增加到第三天可能将有5第四天莫斯科便只能选择投降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证明,笑话终究只是笑话。从第51坦克师从二连浩特突破中蒙边境至今,他们所俘虏的中国正规军不足百人,而即便是武装民兵,每一次遭遇战中最终肯活着放下武器的也往往不到对方参战兵力的五分之一。

  而面对着庞大后勤压力的苏联军队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不会愚蠢到一路收容战俘来消耗自身也不富裕的口粮。因此大多数参战的苏军单位都采用第51坦克师独立侦察营相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身穿军服的中国正规军士兵成建制放下武器的采取比较正规的收容方式,并交由后续跟进的克格勃所领导的边防军,直接后送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战俘营。他们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漠之中度过相对轻松和舒适的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1个月里,他们中的所有人将经过克格勃的甄别。有些将会为作为典型范例出现在苏联及其同盟国的报纸之上,以各种方式抹黑自己的祖国。而大部分人则将装上火车,运往位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境内的矿山和集体农场,成为苏联政府最为廉价的劳动力,就象那些在彼得大帝时代被俘虏的瑞典人、拿破伦大军中的幸存者以及德、日及其仆从国的侵略者一样,用高强度的劳动来表达他们对伟大俄罗斯的亏欠之情。

  而那些在战斗中被打散而不幸被俘的小股部队已经没有穿正规军制服的民兵,苏联军方的处理手段则更为简单,他们将在战场上直接被枪毙。而这一次的情况也不例外。看着那些被解除了武装的中国民兵在战场上搬运着自己死去战友的遗体。而在他们身后的苏联士兵身上则往往背了好几支中国人生产的半自动步枪。比起兵员来,莫斯科深知中国人更稀缺的是武器,因此所有在战场上缴获的中国人的武器—特别是利于携带和藏匿的单兵武器都会第一时间被回收。莫斯卡连科少校和他的部下或许并不知道,在他们之前13世纪横扫东亚大陆的蒙古人曾经和他们有过类似的想法,甚至限制了中国人每家每户所持有的菜刀数量—为二十分之一把!但最终他们依旧被赶回到了草原。

  在将所有中国武装民兵的尸体集体掩埋之后,所有俘虏都被押到了那个巨大的坟墓的边缘。此刻再迟钝的人也能预见到自己的命运。在一片哭喊和咆哮声中一阵整齐的枪声响起。莫斯卡连科少校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了一个有些古怪的念头,多久之后这些地方会象卡廷一样被世人所发现成为莫斯科新的耻辱柱呢?站在他的角度自然希望那个时刻越晚到来越好。


  (https://www.motanwx.cc/mtk27569/1567333.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