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曹操称公

第二百六十五章 曹操称公


  第二百六十九章曹操称公

  正文:

  建平元年(公元二一一年)四月。

  丰灵侯刘恕丞相曹操的扶持下,登基为帝,称之汉丰帝。

  刘恕,字不疑。刘必次子,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十九代玄孙。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庚午(公元190年),献帝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封为丰灵侯。

  同年五月。

  以王朗、董昭为首的众官员于当天向汉丰帝呈书,请求汉丰帝把曹操从丞相之位擢升为魏公,并赐公爵名号,加九锡。

  董昭上书中写道:“自古以来,人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相同列乎?应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

  汉丰帝本就是一个傀儡,他从一个无权无势小侯爵,一跃成皇帝,手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心腹和值得信赖的手下。

  汉丰帝见殿中文武,都如此提议。心中很是无奈。当时曹操找上他的时候,他就一直不愿意担任这个皇帝的宝座。

  他当时就对曹操说了:“丞相大人,恕只是汉室旁支,并非纯正的汉室血缘。”

  曹操却笑道:“刘备先祖与你相同,如今,他被先皇封为皇叔,先皇已经赦免了前人之罪。汉室血统已经得到了先皇的认可,此事不需要太过意!”

  汉丰帝本还想推让,可是曹操已经动了杀机,若是他不同意的话。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刘恕被迫的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刘恕自从答应了当皇帝后,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是一个傀儡,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傀儡皇帝。只是没想到这天会来的这么快。刘恕并不打算反抗,他心里一直就认为汉献帝是因为暗中联合刘备,从而被曹操杀害地。曹操既然敢杀献帝,就没有理由不敢杀他。

  为了活命,汉丰帝看着殿下群臣,点头同意道:“丞相功当代。利千秋。时为我大汉之福,理应如此!”

  曹操假意推脱,不受。

  下朝后,曹操直接回到了府邸。

  过了不久,曹操就得报:“尚书令荀彧求见。”

  曹操知道荀彧的来意,心里有些不敢面对这个既忠于他,又向着汉室的荀彧,摇头道:“操身体不适。让荀彧先生来日见!”

  不久,下人又来报:“尚书大人跪府外,说是丞相大人不见,他就长跪于府外!”

  曹操闻言,十分不快。一时无话。稍后,才道:“让他大厅等候!”

  相府大厅。

  曹操一脸病态的从后厅走了出来,见到荀彧面色苍白,脸无血色。不由心生愧疚,荀彧助他的实是太多了,没有了荀彧就没有他的今天。只是一瞬间,曹操就隐去了脸上的愧疚,关心的说道:“文若身体不适,就应该好好修养,何必如此操劳!”

  荀彧自从汉献帝死后,就大病了一场。一直呆府中养病。曹操近所决定地事情,荀彧都不知晓,今日府中见侄儿荀攸神色不对,一问清楚,这才知道曹操打算称公这么一回事情。当即不顾自己的身体向相府赶来。

  荀彧以从来没有过的严厉语气对曹操劝道:“明公,您原本心怀天下,为了自己的理想。陈留高举义旗,为天下百姓之安危起义。讨伐董贼。而后迎奉天子。持天子号令,讨伐天下逆臣。为的是匡正朝廷。令国家恢复原有的安宁,从而现汉武雄风。如今北方平定,天下尚待统一,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北方平定归来,皇上册封明公为丞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此等荣耀足以表彰丞相的丰功伟业。须知大汉数百年来,也只有汉相萧何有此荣耀。汉相萧何,攻盖天下,他也只不过被特封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而丞相由比萧何还多了一个赞拜不名。足以证明,明公乃大汉第一人。当此之际,应谦逊。不必要为了虚名而毁了一世英明。君子爱人,应砥砺他的德行,是万万不能采取这种行动。封公一事,万万行不得啊!明公!”

  曹操狡辩道:“这并非是操地本意,文若应该听说,这是董昭上书给汉丰帝的。”

  荀彧“咳、咳……”咳了一阵,正色道:“为君子有三为,五不为。远琐碎之人,远是非之人,远拉拢之人,远嫉妒之人,远功利之人;近大气之人,近报恩之人,近守信之人。此乃君子与小人之道。丞相英明神武,这个道理岂有不知之理。”

  曹操见荀彧语气咄咄逼人,让他难堪不已,怫然不悦,谎称道:“操早已铜雀台建成之时便自明心志,决不篡汉。况且,文若也知道操素以周公为榜样,要学他功成身退的至德。董昭上书,我也未曾答应!”

  荀彧听了继续争风相对道:“丞相既然周公为榜样,就应该知晓,周公之典故。以周公而论。其称王或者不称王,皆是天下一统以后,真正的成功以后。如今天下三分,孙权为一时之雄,安守则以,攻取不足。刘备为半世之雄,攻守皆备,却为名声,仁义所累,无法与丞相比美。但以丞相一世之雄,又何必视区区魏公如若至宝?称帝或不称帝,称公或不称公,也只能天下一统,三分归一的时候,才是应该考虑地问题。此刻称公,乃急功好利,弃多年来的理想而不顾,大不智也。以一统江山、匡扶汉室为动力,大可为之。何必安于做个魏国之尊,视皇上为虚设,却甘心与刘备、孙权之辈平起平坐,是何道理?”

  曹操被荀彧教训了一通,怒由心声,脸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

  荀彧见曹操不答话,心头涌起一股悲怆之情,凄凉的摇着头,叹道:“我不想今日见此事!”说着向府外走去。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不敢勉强担任魏公一职。

  这日,董昭持圣旨,前来相府宣读。

  曹操召见董昭入书房,说道:“文若并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职,为之奈何?”

  董昭不已为然道:“荀尚书心怀二意,并非一心向丞相忠!再说,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众望!”

  曹操深以为然。

  先请郭嘉过府寻问。

  郭嘉见曹操语气,就知道曹操是心意,他并不象荀彧那样对大汉心存敬畏之心,也不象荀彧那样正派,说道:“称公不称公,并无多大区别。此刻称公确实有些急噪!”

  曹操点了点头。

  接着荀攸又受到了曹操地邀请。

  同样的问题。荀攸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于直柬,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荀攸高风亮节,但他“深密有智防”善于保护自己。曹操曾经也说过: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可见荀彧做事较积极,而荀攸做事则倾向于保守。

  荀攸说道:“凡是皆有两面,称王有利有弊,不称王也有利有弊。不过攸之意思,不称公为好!”

  曹操让荀攸退下,又招来了贾诩。贾诩对外阴险毒辣,对内却勤勤恳恳,即不拉帮也不结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贾诩说道:“明公睿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断。诩一心想着如何破刘备的防线,并为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个君主,喜欢的就是贾诩这类人,有着出色的才华,却不于他人争风。即能为自己俳优又能让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并不怪贾诩说谎,只是对他一笑,让他下去。

  接着就是程昱。程昱听了曹操的问题,说道:“主公长期居于丞相之位,自己乐于保全名节,却反而使人以大事怀疑于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员,宫中也有了公开的位置,还会有谁来怀疑主公对大汉地真心呢?”

  曹操后召见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讨好的说道:“丞相功高震天,别说称公,称王也不话下。此刻称公,正是好时机。”

  曹操微笑着问道:“怎么说?”

  司马懿自信的说道:“称公可以让军中所有不满丞相作为的叛臣,提前露出马脚。不然,若是丞相出征再外时,他们反,我军危矣!”

  曹操闻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极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见。毕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属僚,而魏公却拥有着**的政治权力,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地直接管辖,这和皇帝分国而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听了众谋士地意见,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摇地快了。

  接着他有召见了军中所有大将前来询问。

  这些大将,领兵打战还行,这种大事情上,哪里出的了主意。

  他们都认为官大就是好的。

  众人就瞎起哄的囔着让曹操当魏公。

  曹操见将领们几乎各个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汉丰帝的圣旨,自称魏公,定都幽州范阳。


  (https://www.motanwx.cc/mtk41156/2274989.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