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山河梦断 > 第八章 王中正杀良冒功,高遵裕贪功误国

第八章 王中正杀良冒功,高遵裕贪功误国


  前文说到,种谔鄜(fū)延军团携胜利之威,从米脂继续往银州(今陕西米脂县银州镇)、夏州(今陕西靖边县)推进。李宪游刃有余的收复了兰州,修筑城池,设立帅府。宋军西征,形势一片大好,神宗皇帝很高兴!

  然而,对西夏而言,国家真的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面对宋军的大兵压境,不少识时务的西夏兵将选择投降归顺。大家也不要鄙视他们,认为他们没骨气。这部分人大多是西夏的地方部族,他们已经为西夏的老李家流了血、出了力,对得起李氏了。现在被形势所迫,换个主子很正常,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还有一部分西夏兵将宁死不屈,他们竭尽所能展开了反击。这些人是西夏主力军队的后代,他们从祖父辈起就与宋军结下了深仇大恨,绝对没有投降的道理。比如说在无定川被种谔打败的八万骑兵,他们收拢残兵败将之后,带着剩下的几万人马卷土重来,迅速的对宋军展开了反击。这一次他们要围魏救赵:攻击种谔的后方,鄜(fū)延路的延州(今延安)。

  偷袭后方,这在战略上是非常高明的手法。如果他们偷袭得手,种谔军团只能乖乖的回师救援,到那时候,整个战争形势将为之改观。夏军的勇士们找回了一点点自信,他们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马上就会成为拯救国家的英雄。他们这个想法很美好,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们。因为镇守延州的男人,是沈括。

  就在西征的前一年,为了让种谔专心准备进攻,神宗任命沈括为鄜(fū)延经略安抚使,让他为种谔守卫后方。沈括刚上任一年,尚未有机会展现他的战争艺术,因此夏军并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可怜这些夏军,刚刚经历了无定河的大屠杀,很快又要再一次尝到绝望的滋味!

  沈括面对的形式还是蛮严峻的,因为鄜(fū)延的主力全被种谔带走了,留给他的兵力只有数千人,差不多是夏军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好在此时延州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这将成为沈括的关键道具。

  沈括的办法是“虚张声势”。他派一千人为前锋,大摇大摆的带着十万人的粮草,放出风声:鄜(fū)延军总帅沈括大人亲领十万大军前来决战,欢迎来西夏的朋友过来送死!

  这一招实在是杀人诛心之计。那些西夏残军其实也是鼓足勇气,咬紧牙关才敢来偷袭延州。他们满以为延州兵力空虚,当他们看到宋军浩浩荡荡的粮草车队,瞬间心里没了斗志: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宋军居然还有十万人!许多人已经调转马头准备狂奔了。宋军乘机擂响战鼓,全军冲锋,一鼓作气的击溃了这股残军。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李宪的兰州,那些被打败的夏军也企图夺回阵地。然而他们的下场比延州城下的弟兄们还要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们被李公公派出的小分队劫营。惊慌失措的夏军在黑暗中一通混战,砍死的基本是自己人。夏军大营乱斗了半夜,最终,幸存者在一片哀嚎之中夺路而逃,作鸟兽散了。

  西夏的勇士们绝望了。面对宋军势不可挡的步步紧逼,西夏的皇族们加班加点的商议对策。终于,一位西夏老将献上一计:坚壁清野——硬抗咱们扛不住,打不赢就逃吧!躲到山里去,躲到沙漠里去;粮食全部运走,牛羊一只不留,将主力收拢,全力守住灵州(今宁夏灵武)、兴州(今宁夏银川),然后派小分队袭击宋军的粮道;现在已经九月(注意,这里月份全是农历)底了,很快冬天就要来临;严寒和暴雪将成为我们的盟军,老天爷会替我们消灭宋军。

  坚壁清野的战略方针被迅速的传遍整个西夏。使者们马不停蹄的将消息告知各地守将:大家务必遵命行事,保存实力,不要与宋军硬抗。这个战略很快就奏效了,第一个尝到苦头的倒霉蛋,是大太监王中正统领的河东军团。

  王中正其实是人生中第一次担任统帅。虽然他之前也有多年的军事履历,但都是担任监军,跟着统帅走就行了。这个太监最擅长的本事是揣摩人心,以及编写战报,他因此得到神宗的偏爱和信任,给皇帝留下了擅长谋略的印象。事实上,就军事才能而言,他和同为太监的李宪有着天壤之别。徒有虚名的王中正第一次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很快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脓包(种谔鄙视他是对的)。

  王中正带着十二万人的河东军团从麟州(杨家将的故乡,今陕西神木县)出长城,向横山(今陕西横山县)进发。按照神宗的规划,王中正所部必须穿过草原,与种谔军团会师于横山,然后合兵攻取夏州。然而,悲催的王中正领着河东军团,刚进入草原就碰上大雾。或许确实是没有办法分辨方向,王中正宣称要谨慎持重,命令河东军团原地驻扎了九天,白白浪费了九天的时间和粮草。

  等到雾散了,王中正带领河东军沿着无定川去追种谔,结果把军团带到沼泽地里,枉死了许多人马。真是叫做出师不利!第一次统领的大军的王中正本来就有点慌,加上接连碰到各种倒霉事,更是加重了他的紧张心理。由于害怕吸引敌人,王中正居然下令不许生火造饭。战士们只好嚼生米,又病倒了不少。

  没过几天,就连生米也不够嚼了。在军出发前,缺少行军经验的王中正以为自己能够迅速与种谔会师,下令只带半个月的粮食。虽然他手下的转运官多准备了八天的粮草,河东军团还是出现了粮食短缺。加之军团一直在草原行军,后方的运粮队找不到王中正的具体位置,无法进行补给。许多新兵开始逃亡。

  王中正好不容易赶到横山的时候,种谔已经取得了米脂大捷,重新取得独立指挥权。对王太监不满已久的种谔径,自带领大军向银、夏两州进发,把河东军团远远的抛之脑后。

  进退两难得王中正现在顾不得什么进兵路线了。粮食!他唯一考虑的是粮食,哪里有粮就打哪里,否则十多万的大军马上面临散伙了。于是,王中正就近攻占了宥(yòu)州(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所辖鄂托克前旗)。

  然而,宥(yòu)州的西夏守军已经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战术,早就带着粮食躲进了草原深处,城中只剩下五百户居民。情绪失控的王中正下达了屠城的命令,于是五百户居民的脑袋统统变成了河东军的军功,百姓的牛羊则变成了河东军的军粮,但是整个军团依旧被莫名的屈辱感笼罩着。好在侦察兵在郊外发现一个西夏粮仓,那里有一千骑兵驻守。濒临崩溃的河东军团终于找到一个出气筒,他们包围了西夏守军,斩首九百级。但是,所有的缴获加在一起也不足以供养十万大军。就在王中正一筹莫展的时候,沈括派出的运粮队前来接应。整个河东军团终于吃上一顿饱饭,随即全军退往顺宁寨(今陕西志丹县)休整。

  就这样,河东军团提前退出了西征行动。不过,王中正并非唯一的活宝。五路大军之中,他的表现虽然很丢人,但这个太监总算把十多万人的军团完整带回来了。从这个角度而言,王中正的脑袋肯定保住了。在这五路大军统帅之中,表现最差、举止最恶劣、造成后果最严重的,是皇亲国戚高遵裕。

  按照神宗的设想,高遵裕兵团——泾原军的五万五千人,再加上环庆军的十九万人,总共是二十四万大军——才是进攻灵、兴二州,灭亡西夏的主力。从八月底开始,李宪、种谔先后出师西征,各自都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地吸引、消灭、牵制了大量的西夏军队,给王中正、高遵裕创造了极好的战略环境。悲催的王中正虽然各种出师不利,但人家至少也是准时出发的。偏偏就高遵裕的泾原、环庆军团(神宗授权他节制泾原军刘昌祚),一直拖到十月中旬才出兵,这实际上又给西夏方面多出很多准备时间。

  所以,当高遵裕军团向灵州进发时,一路上的夏军早就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了。高国舅率领环庆兵团从环州洪德寨(今甘肃环县城以北30公里处)出发,进兵西夏韦州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只得到空城一座。一个部将告诉他,西夏已经执行坚壁清野战术,如果我军按照原定路线进兵,恐怕会误了大事,应该组织一只敢死队,带上十天的干粮奇袭灵州。高遵裕虽然没有采取这个战术,但也意识到了问题。受到部将的启发,他想到一个更大胆的方法:全军抄近路,穿越沙漠——旱海。

  在进入旱海沙漠之前,高遵裕给刘昌祚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刘昌祚率领五万五千人的泾原军团按照原定路线推进。然后,他自己带着十几万人,消失在沙漠之中。

  刘昌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职业军人,尽管此次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他并没有在工作上有丝毫的懈怠。数十年前,他的父亲战死在抵御西夏侵略的战斗之中,如今他统领大军西征,也算是一雪国恨家仇了。不光是他,泾原军中很多将士的父辈都死于西夏人之手,正因如此,他们的战斗风格比之种谔更为勇猛。

  如果种谔的鄜(fū)延军是凶猛狡诈的老虎,那么李宪的熙秦军就是神出鬼没的狼群,而刘昌祚的泾原军,则是一往无前的犀牛。他没有像种谔那样的巧妙伏击,没有李宪那样的千里奔袭。他的风格是一路硬打猛冲,破关战将:就算你在我前面埋伏好了,我也不绕道,就是要压倒你!所以,虽然西夏方面也在泾原军团的必经之路——磨脐隘渡口(今宁夏同心县境内)——依托清水河布置了一场伏击战,妄图报无定川的一箭之仇,这次的伏击却被刘昌祚硬生生的突破了。在强渡磨脐隘的战斗中,有一个男人手持两面盾牌,第一个发起冲锋。这个人,就是泾原军的主帅,刘昌祚。

  他是一个身先士卒的统帅,但是在具体的战术上,没有丝毫的鲁莽。刘昌祚非常善于利用兵种之间的克制关系,也非常善于借助地形地貌:先是神臂弓发起掩护射击,然后是长枪兵和长刀兵迅速跟进,最后是铁骑集群渡河,从侧面冲击敌阵,一锤定音。整个战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强渡磨脐隘之后,由于粮草不足,刘昌祚也临时改变了原定路线,转而攻占了西夏的另一个粮仓——鸣沙洲,从地窖里挖出了上百万石的粮食(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百万石约为六万吨),当下解除了燃眉之急,也顺便绕过了西夏军队重兵把守的牛首山(今宁夏青铜峡市)。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从鸣沙洲出发,满载粮食的泾原军团,不慌不忙的来到灵州城下,给西夏守军一个巨大的惊喜。

  让刘昌祚意想不到的是,灵州的夏军居然主动出城作战。他们大概是想趁着泾原军立足未稳,来个以逸待劳吧。就在夏军冲出城门的那一刻,刘昌祚开心的仰天大笑,然后整个军团也跟着大笑起来。他们欢笑着向夏军面对面冲去,仿佛这不是战斗,而是老朋友的久别重逢。

  这是什么情况?

  其实泾原军团是在向城门冲锋。原本计划付出惨重代价才能破开的城门,居然自己打开了。此时不冲,更待何时?经过强渡磨脐隘的战斗洗礼,在泾原军团眼中,那些喊打喊杀的西夏守军已经是草鸡土狗罢了。

  刘昌祚继续一马当先,率领上千人的铁骑在西夏军阵中冲出了一道通路,后面数万大军跟进。整个灵州城近在咫尺,胜利已经唾手可得了!

  忽然,泾原军团的背后杀出来一小队骑兵,打着“高”字旗号,直奔刘昌祚而来。原来高遵裕也穿过沙漠来到了灵州附近,听说刘昌祚已经在灵州城下了,他一面提前给皇帝写捷报,一面传令刘昌祚:务必等到环庆军会师后再开始总攻。很明显,高国舅要瓜分战功。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尽管有百般不愿,刘昌祚还是执行了命令,鸣金收兵。于是,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这样眼睁睁的消失了,数万泾原军的战士们怒目圆睁,不约而同的在内心唾骂、诅咒那个该死的高国舅。

  ;


  (https://www.motanwx.cc/mtk48714/2585632.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