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平生 > 第三章

第三章


  从那时起,西邨就一门心思计划钻研《易经》八卦,试图破解“诗盘子”上隐藏的秘密。可是,找遍新华书店里所有的书籍,看不到一本与《易经》相关的书;借故查资料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寻找,也没有找到一本书是涉及《易经》八卦的。

  有一次,西邨被选为代表去县城参加全县数学竞赛,这是一个难得的扩大寻找的机会。在赛场,做完卷子不等公布成绩,他就溜出考场去附近地摊寻找。终于,在一个街面的角落里,在一摊旧书堆上,他发现了一本封面上印有“易经”字样的书:《易经另解》。好极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它!他欣喜若狂,不假思索,扔下钱,生怕被人发现被人抢走似的,把书当作珍宝一样藏在贴胸的褂子里;又仿佛这书就是答案,是打开“诗盘子”秘密的钥匙,捂住胸掉头就跑。

  回到临时住所,他迫不及待浏览全书。可是,这书上的话一句都看不懂!虽然大部分的字都认识,但不知那些字所云何意。没想到这“易经”像天书,是如此的深奥,是如此的艰涩难懂。他的心一下子凉了。

  但是他没有灰心。回到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床上、在课堂、在饭桌,西邨的脑子里全是这本书,全然不知父母、小凤、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看待他的。

  读了好多遍,虽然仍然没有弄懂什么叫“易经”,怎么才能用“易经”破解“诗盘子”上的秘密,但有一点他是明白了,那就是深奥的《易经》不是随便什么人想读就能读得懂的。他的文化还太浅,也许要等上了大学才能读得懂。很有可能上了大学也未必能读得懂,必须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才行。

  西邨想到了小凤的舅舅蔺校长。小凤的舅舅在东青中学是副校长,因为抓赌的事由触怒了区里的头头被贬到西桥小学来当校长,现在官复原职升任西桥中学的副校长了。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学问一定很深,应该懂“易经”的。既然他是小凤的舅舅,那就是自己人,不算亲戚也算认识吧,去求教应该不成问题。可西邨找到他还没把话说完,小凤舅舅蔺校长就一口回绝,还把他批得狗血喷头,说他不安心读书,整天白日做梦,企图不劳而获;说别说自己不懂什么易经八卦,就是懂也不会鼓励他异想天开不务正业的。

  后来他才知道,他从地摊上当作是宝贝买回的这本《易经另解》表面上讲的是“易经”,可骨子里讲的是“相面术”。但那时的他读不懂看不出,依然把它当做能破解“诗盘子”秘密的“钥匙”而藏了起来。

  希望马上通过学懂《易经》然后破解“诗盘子”、立即北上起挖珍宝的计划打破了落空了,被无限止地搁置起来,一夜暴富的幻想破灭了,西邨又回到现实中来。

  与小凤舅舅蔺校长的见面并非一无所获。蔺校长批评的话对他多少有些促动。他说的话几乎跟爹说的一个样:做人要脚踏实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这些话是很对的。爹传给了自己做鹞子扎花灯的手艺,这就是饭碗,就是聚宝盆。只要坚持不懈地往这饭碗里聚宝盆中装鹞子装花灯,就是积少成多,就有吃不完的饭、就有扒不尽的宝。既然读不懂“易经”解不了“诗盘子”不能一夜暴富,那就老老实实继承爹的手艺吧。

  翰林音吉图爷爷说过,开爿作坊店,按照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图样大批大批地做鹞子,徐氏鹞子准能飞遍九州天空。虽说老翰林的本意是支持多做漂亮的鹞子,但如果真的开了作坊,用流水线生产,像当年爹替文化站刘站长扎花灯一样组织大批工匠分工合作,形成规模,那布满天空的鹞子可就是滚滚而来的财富!现在,西村的、桥庄的、北港的,还有周围其他村的小伙伴们非要拜自己为师学武练功,把自己当作神灵一样膜拜,这可是送上门来的机遇。如果以习武练功为由头,凝聚人心,把伙伴们组织起来,一旦时机成熟,用不着专门招工,一声号令立马就能把鹞子工厂办起来。

  西邨心头豁然开朗。他已经不是当年卖鹞子的西邨了。他正在长大,正在从幼稚中脱变,学习用知识和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自主地朦胧地规划也是一种觉悟,总比风吹杨柳倒稀里糊涂混日子高去了一个层次,上了一个台阶。人上人与人下人的差别也许正在于此。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和发展同龄伙伴,在教习武功的同时,宣传和传授纸鹞的传说、风俗、工艺与前景,给他们谋划生计和未来。

  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上大学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对于西村这样的农村人来说,简直如同上天堂一样遥远与考状元一般空洞。能读到初中就是文化人就是知识分子了,再上到高中,那可就是秀才,已经够了不得了,还要上大学?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认得自己的名字,会打算盘、能算账就够了。读书不要钱吗?别人家十七八岁、十八九岁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壮劳力顶梁柱了,甚至已经娶妻嫁汉传宗接代了,你不但不挣钱还要家里负担靠别人养活,岂不是傻瓜蛋?即使少数人有此念头,祖上的遗传因子又绝对的优秀,那也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幻想。盘缠、学费哪里来?

  西村人的目光没有那么远,没有那么多的幻想和奢求,几乎没有人想过读高中上大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想到的是温饱过日子,尽早学门手艺捧个饭碗找条出路。很现实,很物质。因此,西邨的规划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福音,西邨是他们的救星。于是,一大批孩子——现在已有五六十人了,将来,用不了多久,会发展到一百多甚至二三百人都说不定——很大一群孩子就很乐意地跟在西邨的后面听令指挥,西邨也因此而踌躇满志。

  除了一大早坚持练功、上学、放学后喂养他的几只山羊和猪以外,其余的时间西邨就日复一日地教习和训练他的一群“徒弟”。虽然偶尔有人发生点摩擦引起纠纷把状子告到西邨娘的耳朵里,娘也就难免要数落教训儿子一顿,当爹的徐雪森也会不问青红皂白呵斥一番,但西邨既不申辩也不后悔,不以为然无动于衷坦然处之,默默地坚持自己的计划。

  西邨的计划是既遥远又现实、既朦胧又具体的。凭借过去卖鹞子的经验,他多多少少了解人们的心理,明白哪类哪种鹞子受人喜欢容易热销,价钱又能卖得高些;凭着跟爹学习的经验,知道了做鹞子扎花灯必不可少的材料以及它们大致的市场价格。为了节省成本多赚钱,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让做出来的鹞子花灯卖出好价钱,在按部就班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后,他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琢磨,设计新型的更为轻巧更为美观的鹞子、更为高雅更为大器的花灯。他翻出翰林音吉图爷爷送给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和爹留给他的花灯图样,反复地看,反复地想,画出一张张图样。

  他的这些举动自然瞒不过小凤。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同走一条上学路的秦凤鸣在默默地观察,默默地想。同龄人是最易觉察出相互之间差别的。她隐隐地感觉到她的“哥哥”正在长大正在成熟,就如隐埋地下的竹笋,冬天在告别春天已经来到,它毅然破土而出,抖掉身上的残叶坚挺地向着天空进发,拔节而上,节节升高,那趋势是肯定会超出老竹子去的。她很想当面鼓励当面恭维,可话到喉咙口又忍住了。现在不同了,都是大孩子了,男女总要有些避讳,何况西邨的自尊心一天强似一天,说多了,他反而厌烦反而感冒,还要遭他的白眼受他的抢白。意欲近之必先远之。拉开距离、保持距离是维系感情的不变原则。小凤在默默地观察、默默地想。

  但是,西邨的爹徐雪森看到的是儿子的表面,总觉着他越来越不安分,像匹野马到处乱闯,更像开过春来的刺槐树浑身横生出枝节来。忧虑与纠结变成了剪子,变成了绳索。他要用这把剪子把生出来的枝节剪掉,用这条绳索把野马套住。徐雪森暗暗地寻找这把剪子这条绳索。

  ;


  (https://www.motanwx.cc/mtk48957/2627543.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