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平生 > 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这几天,徐雪森天天进村入户,凭着唐岭说的“三寸不烂之舌”做动员,宣传入社的好处,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

  按照上级的规定,无论是谁,无论有多少理由,土地一律硬性入社,耕牛、大型农具派人拖走,是用不着挨家挨户多费口舌的。但徐雪森认为,农民是靠土地吃饭的,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下子把土地从农民手里夺走,就如同剜了他们的心、要了他们的命,无论谁都会想不通。一些人家靠几代人的血汗置买下田地挣下一份家业,现在要入社了,白白地奉送给集体,无异于败家子。就是刚从地主手里分到田地的人家,经过几年的耕种也播下了辛劳,也不情愿拱手相让。

  徐雪森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自从他父亲从孤寡清兵老汉手里接过那些荒地到现在,本来只长茅草的瓦砾场如今已能出产北瓜、山芋、芝麻、黄豆了。只有他知道他在那地里洒下多少汗水,也只有荒地知道他播下了多少希望。他每往地里种下一棵北瓜、山芋秧苗,都如同在供奉祖宗那样默念祷告:土啊,吾把心种下了,把一家老少的希望埋下了,保佑有个收成啊!

  现在,拌过汗水、被他收拾得成垄的荒地也要入社了,他的内心不比任何人好过。可他明白上级文件说的道理,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是改变中国几千年农村生产方式的历史创举,是铲除自私、狭隘、各顾各、单打独斗、一盘散沙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必由之路。

  他目睹过旱灾。几个村庄几百户农民,为了自家的地,为了旱得裂了缝的稻田,几十架水车在同一条河里抢水,结果发生了械斗,结果是谁也没有抢到水。

  还是在旱灾那年,地处高坡的人家坚决不同意从自家的地里开挖渠道向低洼处放水,理由很简单,开挖渠道是要占用耕地的。有谁愿意牺牲自己去救别人?结果,低洼处的田里旱得裂缝,高坡处的田里泛滥成灾,双方都颗粒无收。

  还有,家中有地却无男丁缺劳力的,有地却缺耕牛、犁头、水车的,有人却又无地的,个个发愁。误了农时、荒了田地的现象到处都有。

  把农民组织起来,就可以杜绝这类现象发生,这对谁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徐雪森把自己的体会、把远近三村的教训糅合到上级的文件里,向大家宣传。

  说来奇怪,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再说他是“嚼百蛆”了,相反,多数是笑脸相迎,鞠着躬、弯着腰“徐常副”长、“徐社长”短的套近乎,神态十分谦恭,语调非常细软,有递上自家种的烟叶让他尝尝的,有客气的还马上煮上三只水瀑鸡蛋端到他面前非要逼着他吃下的,有死拉硬拽非要让他留下来吃顿便饭的,有往他口袋里硬塞香烟的,有让他带上几斤豆子走的,等等,各式各样。

  他不禁疑窦丛生:这些老邻居是怎么了?

  虽然以前他与他们没有积怨,没有纷争,关系还算融洽,可还没到亲戚的份儿,没到战友、学友、工友、酒友、牌友等等朋友的地步,而且通常情况下是他帮助他们的多,现在反了过来,这些老邻居对他礼貌有加、客气异常起来。

  吾当上副社长了!他们是冲着吾头上的副社长头衔来的。

  农民的眼光能看得多远?县长、省长的官儿是大,可管不到他的吃喝拉撒。家里有点事,譬如婚丧红白、造房修屋、天灾人祸、困难饥荒,只能求近在眼前的社长,即使社长连官都称不上,可他管着咱们。

  别以为西村的农民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自私的。精于计算的西村农民懂得交换的成本。用看得见的多少斤稻米、豆子、北瓜之类去交换无法用称称的帮助、关心。他们的心里是有数的,有杆看不见的称。

  徐雪森明白了。这些人中,确有以前受到他的帮助现在表示感激的,譬如前不久被他请去做花灯赚了一笔钱的人一直没找到机会感谢他;可也不乏见他当上了副社长,为了防备今后有事相求,不至有临时抱佛脚的嫌疑,为将来投资的。他们有过拎着猪头去烧香却一时找不到庙、拜不上菩萨的教训。

  这样一想,徐雪森心里忽然生出从未有过的感觉,有了某种乐不可支的感慨:当副社长的感觉真好!

  倒不是他希冀别人送长赠短、贪图他人的小恩小惠,相反,他对这些做法还很反感,因为他历来不想无故沾别人的光揩别人的油,他信奉“凭力气吃饭、靠本事赚钱”;而是他觉得人们在见到他的时候的那副虔诚的表情那种谦恭的姿态,就像他在供奉祖宗时的模样那样,让他觉着心旷神怡、意气飞扬,使他有了从未有过的尊严,被人当作了真正的人看待。不管人们在心里怎么想,至少在他们的脸上看上去,他被当作了一个人物,当作了祖宗一般的人。

  这是别一样的感受和享受,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获和收益,是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徐雪森觉得这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比起物质财富来,譬如吃的、穿的、用的,不知要愉悦多少倍!

  难怪老梁是那么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好像眼睛都长到天灵盖上面去了!见着别人的笑脸像是吃了美味那般甜美,可吾给他的是脸色是阴冷,那不是在他的美味里下了只苍蝇?他能受得了?他的感觉会好受?

  当上干部就希望看别人好看的脸色、听好听的话?就为了愉悦心理?

  不见得!吾可不能学老梁!不能身份一变脸就变,不能忘了本,忘了朋友,忘了受苦遭难的过去,做人要有良心,要凭良心做事,不要让人在背后骂你的祖宗、戳你的脊梁骨!

  但是无论如何徐雪森觉得被人尊重是件很开心的事,是一种享受,就与吃了大鱼大肉一样舒服。他暗下决心好好地把这个副社长做下去,哪怕是一辈子住在茅草屋里吃北瓜加山芋,也觉得比从前活得更滋润。

  “啊呀徐常副,您来啦?去哪儿?进来喝口水嚒!”

  徐雪森走着想着,不觉有人喊他。这喊声是那么悦耳动听,是那么热情恳切。

  “不了,吾随便走走,你忙!”徐雪森微笑着摘了摘头上的草帽,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像是夏天喝了冰镇的水那么痛快。

  摘帽子,是他从上海滩上学来的礼貌动作。从前上海滩上有身份的人见了人,如果要表示客气,就摘头上的礼帽。有时是把帽子摘下来拿在手里,有时只是把帽子稍稍摘一摘。所以,“摘帽子”的动作,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打招呼。

  “诶?是徐社长呀!来,进来坐会儿,尝尝吾种的烟叶!”又有人朝他喊道。

  “不得闲呐,你忙着吧。”徐雪森又摘了摘草帽,点点头。

  说话的人急急地跑出门来,往徐雪森口袋里塞进一包“勇士”牌香烟。

  “你这是做什么?老兄,你这比骂吾还厉害呢!快拿去,你也不易,留着自己抽。”徐雪森连忙把香烟塞到他的手里。“吾们大门对着后门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无论有什么事,只要你言语一声,凡吾能办的能帮的,一准办一定帮!”

  “您这话吾们信!拿着吧,黄副社、唐副社来也是一包,不过没这包好。看你忙的,给你解个乏,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人死活不肯收回去。

  “你这就不够朋友了!今后吾帮了你的忙,就好像是为了报答你今天的一包香烟似的,那吾徐雪森也太不值钱了!快,拿回去!否则今后你别来找吾!”徐雪森觉着受了侮辱,有点不大高兴。

  “话都说到这样了,行,那吾收着,等你下次来家里坐的时候拿出来给你抽。”那人很尴尬,内心却觉得很高兴。

  “徐常副,您快去黄老财主黄甲祺家去看看!”有个社员跑来,对徐雪森说。

  “出了什么事?”徐雪森见其很紧张很激动,便认真地问。

  “不知道是为了什么,黄长工在他家里大喊大叫,正在砸东西呢!”社员说。

  “好,吾马上去,谢谢你。”徐雪森挥挥手,连忙赶去黄甲祺家。

  ;


  (https://www.motanwx.cc/mtk48957/2627599.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