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雾里寻茶 > 24.线装书上的记录

24.线装书上的记录


  舅妈把产茶史和账本递给一竹。

  “这两本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啊?”一竹的表情和所有人都一样。

  看来一竹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她可能也是一个局外人,我心里这样想着。自从想到红疙瘩的玉是一竹给我的,之后。我对她是有些提防的。我总觉得她应该会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可是一竹现在的表现完全是白纸一片的样子。

  舅妈在那几段话和账本上的奇怪字符整理了一下,然后转过来给一竹看。一竹看完明显一脸的不敢相信。

  “这个故事不会是…”话还没有说完,就望向舅妈,用眼神询问舅妈她的想法是否正确。

  “是的。”舅妈微微点了点头含了一下下巴。

  “禾苗,你和我来一下。”舅妈看看我再看看院子外面,我理解她的意思是单独说。

  一竹看见舅妈这个姿态,马上明白了。起身自己就出了们,三明治并没有一竹转得快,还站在原地没有动,被一竹拉了一下。三明治明白了一竹的用意,跟着走了。

  屋子里面就剩下我和舅妈两人,我们也没必要挪窝了。

  “舅妈,怎么回事?”她们一出去,我赶紧问。

  “这个事情有点复杂,首先,我得问问你,你知道柴窑么?”舅妈的表情表示这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说清楚的,让我别着急。

  柴窑,我多少有点耳闻。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应该多少都知道一点,这是一个比较传奇的窑口。

  柴窑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一般人说的,指的是窑口的烧制技巧,有人把那种原始的烧制工艺,没有电子化设备参与的烧窑称为柴窑,烧出来的瓷器比较粗糙,品级也比较次。原来农村里面都是这种东西,根本没人要。现在人都返璞归真了,反倒比较喜欢了。平时在店里,还动不动有人会问,你这有没有柴窑的东西?

  当然舅妈指的一定不是这种,实际上有一个窑口的名字叫柴窑。这里面有个故事,也正是这个故事流传下来导致全世界的瓷器玩家对这个东西都当做神一样的存在。

  舅妈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心里一慌,不会这么巧吧。我想起了那个我在祥哥家打碎的盖碗。我现在可以解释这个账本和产茶史出现在祥哥家的原因了。我把这两本书拿走了,祥哥就是把我卸了八块,也会要拿走的。心里暗暗的叫完蛋了。

  舅妈看我头上出了汗,以为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就向我娓娓道来。我因为紧张,并且也不想打岔,就没有打扰舅妈的叙述。

  这个柴窑要从一个历史事件说起来。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国家在河南省邢台县附近,皇帝信柴,名柴荣,后周世忠,也成柴世宗。当时的政权和现在基本没有什么分别。国家用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并且也一定是专供。那是一个茶文化渐渐成长的时期,上流人士对茶的偏好可能更多的体现在器物,这种可以彰显自己贵族身份的外在事物上。当时这个国家的官窑名称就是柴窑,柴窑也是唯一一个用皇族姓氏来命名的窑口。这个窑口的工艺历史上有星星点点的记载,都表示非常精湛,无法被后人所模仿。

  柴荣在位的时候,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还是一个孩子,本身也是达官贵人的家庭。因为家庭的巨变,流落街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少年,幸得柴家人相救。并将他抚养成人。因为聪慧有佳所以深得柴家人的喜爱,予以重用,甚至交予兵权。

  这是柴家人犯的一个错误,也是最后一个错误。就是这个错误彻底的从历史上抹杀了柴窑的存在。

  赵匡胤日渐强大之后,迅速的颠覆了柴氏政权。开创了自己的疆土。皇帝开国之后,总会有心里内疚的事情,但能做皇帝也必定心狠手辣。赵匡胤深知自己的作为是恩将仇报,到临终都表示自己对不起柴家人,可表示一方面,做就是另一方面了。为了让百姓服从新的政权制度,不要睹物思人,开始一系列的清理。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柴窑,把存于世上能见到的柴窑全部砸烂,窑口毁坏,下令从此不得在此烧窑。日渐稳定之后,他开始筹备自己的官窑。因为战争原因,柴窑的老工匠们死的死,逃的逃。能找回的都无法重现以前的工艺了。零零散散的制作之后,能达到的也是半成品。即使这个半成品也已经惊为天人了。这个半成品就是汝窑的瓷器。因为产自河南汝州而得名。

  柴窑经过这个变故,从历史的舞台上彻底的退出了。即使后世号称是柴窑的作品也都是真假难辨。而因为没有准确的窑址,这个窑口至今都是一个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传说。连创立天青色瓷器的关键人物,都从柴氏变成了赵佶。

  舅妈告诉我这段历史之后,我感觉有点难过。这种改朝换代,将历史掩盖的愚民政策历代就有。但是确确实实的摆在眼前之后,心里多少还是觉得不堪。这个故事我只知道一半,后面的故事我都不知道。

  赵佶的那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原来不是他说的,他也是一个被历史摆弄的棋子,不知道是幸运还是讽刺。

  难道这两本书里有关于柴窑窑口的信息?我隐约想起来祥哥家的被我打碎的盖碗上面有个潦草的柴字。当时没有多想,现在想起来,手感的确和汝窑工艺制作的东西相比高出许多个档次。想到这里,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两本书的事情,愁眉不展的埋怨自己手上怎么不长个眼睛,把盖碗打了。心里悔的想抽死自己。

  舅妈看我表情不好,以为我不舒服,我说没事。并问他那么这两本线装书和那个柴窑窑口有什么关系。舅妈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问了我几个问题。

  “禾苗,你这一路出差,有没有发生什么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倒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只是有条留言,我一直没弄清楚什么意思?”

  “是不是一句让人不舒服的话?”

  “任何事情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任何人没有朋友只有利益。”我说出这句话的事情下意识的看了看舅妈。舅妈也明显会意的对我点点头。

  “李浩实际上比你早收到这句话,他在你去找他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句话。每天都会通过外卖给他,署名是禾苗,他一直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你出现。”舅妈说完等着我的回答。

  “我收到的是不是他写的?”我觉得这些事情,我一个人有点承受不过来。既然又回到了死胡同,那么就从眼前的问题开始解决。

  “不是,是一竹写在机场上的,为了保护你。”舅妈眼里透着一丝无奈。

  我对于这丝无奈有些不解,保护我为什么无奈。难道是另有隐情。我不想往自己不愿意看到的那个方向继续思考。

  “那两本书怎么说这个柴窑窑口的?”我转换了一个话题。我打算知道这个事情了,既然事情找上我,那我就勇敢面对。

  “产茶史的作用你已经清楚了,账本上记录的东西不是茶叶,是瓷器。”舅妈说完,我脑子像走马灯一下开始闪现两本线装书之间的关系。

  产茶史说的是一个茶农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最后被战阵逼迫家破人散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给账本上的瓷器做个编号。那么可以理解为这两本书是个三重密码。

  第一重将故事隐藏在当地茶史里面,第二重将故事反向描写,第三重将柴窑信息隐藏在故事里面。茶史必定是真的,柴窑的故事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应该是真的,那么作为二重密码的那个茶农的悲剧故事是真的的可能性也八九不离十了。可以反推,假如这个三重密码被人拿走了,也许他被第一个故事已经吸引,或者即使解开了第二个故事,也必须将两本书相辅相成才能找到第三个密码的所在。而就算解开了三重密码,对事情不了解的人也会觉得这不过是无聊的人玩的无聊的文字游戏而已。为了保护这个秘密,这家人做了这么大的谜团。这到底是什么秘密?

  舅妈对于秘密的核心是什么也不清楚,她说她也查了很久,说完把两本书收了起来,她说她去问问她的朋友有了消息立即通知我。

  我觉得有些精疲力尽的感觉,但我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我敢断定产茶史里面记载的那个茶农的悲剧一定和祥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然祥哥家不会出现那只柴窑盖碗。

  而三明治对我说的没错,李浩应该是我舅妈的人,至于他们是什么关系,我还没有确定。但我还有一个疑惑,如果舅妈说的没错,那么那本账本上的时间是怎么回事?而且如果那个茶农的故事是真的,那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难道真是赵匡胤建立新政权的时候,这未免也太早了。

  我从屋里走出来之后,三明治看我垂头丧气的。凑上来就问我怎么?

  “你说的没错,李浩和我舅妈有关系。”我看着三明治的脸,每当我心情沮丧的时候,三明治的笑脸总能给予我一些鼓励。

  “果然是这样的。”三明治说完,电话就想了起来。

  “好,我知道了。”挂了电话,三明治回过头来对我说,我要去一趟江西,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尽管说。


  (https://www.motanwx.cc/mtk50515/2729596.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