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霸明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奇制胜

第一百八十二章 出奇制胜


  等唐通离开以后,吴三桂立刻开始准备应战,他料到王一凡在看到自己的书信之后必然大怒,这一仗避无可避。

  他先是下令将士们日夜赶工,将西罗城城墙修缮加固,并将各种火器布置在城头上。

  其次,他开始补充人马,之前随他入关的百姓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人,但为了向崇祯帝伸手要粮要饷,吴三桂就将这些人虚报为五十万,现在遴选其中的青壮年入军,加起来他的人马也不超过十万人,面对着即将开来的数十万王家军士卒,他心里也有些担忧,便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他神情坚定地将之前拒绝王一凡招降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众人都低头恭听吴三桂的话。

  吴三桂顿了顿,忽然慷慨激昂地说:“本将决定誓死效忠大明,与王贼不共戴天。但现在咱们势单力孤,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守住山海关的,因此本将打算借助满清多尔衮的刀,替崇祯帝复仇,现在我要派出一个使者,去面见多尔衮,向他陈述我向满清借兵复国的意思,好使得多尔衮从后方突袭北京,使得王一凡首尾难顾,一举收复大好河山。”

  周围的众人早就猜测吴三桂可能要使出这个计策,都肃然恭听,不时还点着头。

  其中一个副将问:“大人,听说现在崇祯帝已经上吊殉国,咱们若是收复了北京以后,该推举何人继承大明江山?”

  吴三桂答道:“先帝虽然以身殉国,但太子听说还尚在人间,现在和我父亲和其他亲眷都被关押在王贼那里,若是上天感念明朝气数未尽,定能让咱们救回太子,中兴大明,若真是大明气数已尽,咱们就只要为国尽忠即可。”

  众人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没一人再提出任何异议,会议在一片严肃的气氛内结束了。

  距离择定的登基大典已经只有两天,原定于在皇极门进行的一次演练也正在进行中。

  王一凡听牛金星介绍了演练中的详细情况,心里颇为高兴,但之前王栓直言进谏的事情却让他格外警惕起来,再加上王守义叙述的当前局势,更让他对即将南下的满清鞑子兵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他却对目前王家军的战斗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从王栓口中得知,守卫禁宫的兵马固然精锐,却无法调动,而李岩的本部人马王一凡也不好借用,眼下就只有世子王守义的精兵可堪使用。

  想到这里,王一凡问牛金星道:“登基之前,朕想封世子王守义为义王,并在京中给他建造一座王府,以嘉奖他一直以来的功劳,卿以为如何?”

  牛金星知道王一凡时打算借重王守义的精锐之师,就附和到:“世子自从和陛下起义以来,屡立战功,本来皇上登基之时,就该加封他为王,以资鼓励。现在世子驻军通州,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颇有周亚夫之风,依臣之见,不如尽快将他的兵马调入进京,以方便陛下派遣紧急任务。”

  王一凡点了点头,就让牛金星赶紧着手准备去,但牛金星离开之前,却突然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

  原来就在前天,杜勋从朋友那里吃完晚饭回来,骑着马路过一个僻静地方,突然被旁边跳出来的几人拦住马头,一阵乱刀砍死,然后割下脑袋,挂在一旁的树枝上,用血写了几个字,大意是要替死去的崇祯帝报仇雪恨,等杜勋的家人发现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

  王一凡一阵默然,没想到现在北京城里的百姓还是念念不忘明朝。

  牛金星跟着说:“不光如此,京城一带忽然出现了无数揭帖,上面说平西伯吴三桂即将率领十万雄师西征而来,要将王家军赶回去。戚无伤因此愤怒不已,在揭帖附近大肆搜捕,抓了上百人就地斩首示众。”

  王一凡诧异道:“他怎么可以如此鲁莽?难道不先审讯一下再动手么?”

  牛金星叹了口气:“戚将军正在火头上,谁敢去劝?而且他说现在是非常时期,用些非常手段也是合情合理,若不开杀戒,只怕京城里的乱民不会害怕。”

  王一凡隐隐觉得戚无伤这次是大错特错了,但在牛金星面前,他也不好指斥这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就让牛金星想办法去安抚被杀死的那些人亲眷了。

  等牛金星走了以后,下面的太监来报,说是唐通从山海关那里回来了,正等在殿外,王一凡立刻站起来说:“快带他们进来!另外让李丞相也过来一起商议。”

  等唐通和李岩再殿前磕头以后,王一凡让他们进来坐下,等旁边的宫女奉上茶后,他对着唐通问道:“唐将军,你这次去山海关劝降的结果如何?”

  唐通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将一路上想到的措辞赶紧说了出来:“启禀陛下,这次微臣前往山海关犒军,向吴三桂表达了陛下劝降的意思,吴三桂当场就收下了犒军银饷,口内称颂,确有归顺之意。但他考虑关宁一带人多口杂,将士中有些人还顾念前朝崇祯帝的恩德,因此不肯投降,所以吴三桂有些犹豫,想请陛下宽限几日,等他安抚了手下的将士自然就会来归顺。”

  王一凡一听他的话,就知道王守义之前的情报非常准备,这个吴三桂果然是想用缓兵之计,好借满清兵入关南下。

  他想了一下,就问:“难道吴三桂不知道朕将在不日内举办登基大典的事么?”

  唐通见王一凡语气不善,忙答道:“臣已将这个事情告诉了他,可他却说自己在山海关的事务繁忙,无法抽出时间前来观礼。”

  王一凡又问:“那他也不派遣个使者来代表一下?”

  唐通低头道:“是的,还请陛下息怒。”

  王一凡冷笑一声,站起来说:“朕早就听说吴三桂在山海关一带加紧备战,日夜招兵买马,将西罗城连夜翻修加固,看起来已是铁了心和朕决一死战!”

  唐通被王一凡这句话说得头上直冒汗,却听王一凡又问:“唐将军这次到了山海关,可听到满清鞑子的动静?”

  唐通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赶紧答道:“臣虽在吴三桂军中,但也风闻满清的睿亲王多尔衮正在紧急调集满蒙汉八旗人马,有南犯之意,但何时入关,臣却不知道了。”

  王一凡又问:“那依你之见,吴三桂会不会投降满清,和鞑子兵一起联手作战?”

  唐通立刻摇头道:“臣以为不会。想吴三桂之前是先帝封赐的边关大将,一向与满清鞑子有不共戴天之仇,现在说他想投降满清,应该不至于吧。只是他之前深受前朝崇祯帝的厚恩,难忘故主,在加上手下的将士议论纷纷,所以尚在犹豫之中,希望陛下稍缓几日,臣以为他还是极有可能来降的。”

  王一凡对唐通的话并不相信,此刻见他这一番叙述,也已经猜到他没有完成劝降的使命,但见一旁的李岩低头不语,他便说:“唐将军,你不用替吴三桂说好话了,朕看他是不愿意投降,打算继续负隅顽抗。”

  唐通见王一凡无法欺瞒,忙跪在地上说:“陛下圣明,请恕微臣这次无法完成使命。”

  王一凡挥手让他平身起来,笑着说道:“吴三桂不忘旧主,这也是情理中事。唐将军一路旅途劳顿,赶快去休息吧。”

  唐通如释重负地连连谢恩,仓皇地退了出去。

  等他离开殿内以后,王一凡脸上强装出来的温和表情立刻消失,他对一旁的李岩问道:“李丞相,你对吴三桂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李岩忙道:“现在已经再清楚不过了,吴三桂绝不肯投降,但因为人马有限,所以不敢公然为崇祯帝发丧,传檄征讨。臣以为他现在是打算拖延时间,等待满清入关的动静,打算让咱们和满清鞑子拼一个你死我活,他号从中渔利,眼下最大的强敌莫过于满清的兵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

  王一凡对李岩点了点头,忽然道:“不仅如此,朕看唐通的神色,这一次去山海关必然也起了异心,对他的人马也不得不防。”

  说完,他立刻命令牛金星和戚无伤也进宫商议,等他们在王一凡身边坐下的时候,都知道吴三桂不肯投降和满清可能入关的消息,知道这一场大战无法避免,心里也暗暗有些吃惊。

  王一凡神色严峻地望着他们说:“之前世子在朕面前奏报吴三桂无意投降的时候,我还有些将信将疑,但现在事态已经很清楚了,和吴三桂这一战势难避免,所以咱们要商议一个周全的处置办法。”

  戚无伤忍不住骂道:“吴三桂这个小屁孩子,老子们在关外征战成名的时候,这个鳖孙还不知道在哪里玩儿,现在真是世无英雄,遂使庶子出名。他居然还敢用缓兵之计,真是胆大包天、不知死活!”

  李岩也跟着说:“臣也探得消息,听说满清鞑子已经聚兵沈阳,但目前来看,吴三桂还没有和满清达成默契,他现在是骑虎难下、首鼠两端,既不愿投降咱们大晋,也不愿意投降满清,幻想在中间保持独立,好趁机渔利。臣看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他还不至于投降满清。”

  牛金星想了一下,也跟着说:“现在满清的皇太极刚刚死去,多尔衮扶助一个不满八岁的幼子即位,而他自己则在幕后操纵,但却未必会立刻南下,目前的心腹大患还是多尔衮,臣以为对他还是要恩威并施,不让他倒向满清一边为好。”

  王一凡此刻却是和戚无伤的心情一样,他们在关外之时就曾和满清鞑子兵血战过无数场,并不像其他明军将领一样畏惧鞑子兵,因此早将征讨满清当做了势在必行之事,眼下虽然吴三桂有意联合满清,但他也不以为意。

  却听戚无伤道:“我认为满清虽然有心入寇,但其主力尚在沈阳,距离山海关路途遥远,同时聚集十几万大军也并非一朝一夕可成,粮草、器械和辎重都尚需时日,而吴三桂也在山海关立足未稳,臣建议陛下立刻出兵,在满清人入关之前消灭吴三桂。”

  王一凡连连点头,心里已经对这个建议非常赞成,但他还是想征求一下李岩的意见,便问:“李丞相,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李岩忙道:“臣也以为这一仗无法避免,只是咱们大军自从进驻到北京城后,锐气尽失,而吴三桂以为先帝复仇为幌子激励士卒,再加上他在山海关一带以逸待劳,若是咱们的大军获胜还好,若是和吴三桂僵持不下,屯大军在坚城之下,而满清兵乘虚而入,就被动了。”

  王一凡也点头道:“李丞相思虑周全,和朕不谋而合,朕也深知兵法之道,要以正和,出奇胜,现在我有一个计策,不妨和你们说吧。朕打算调集世子所部的三万铁骑,突然出击,将吴三桂屯在海边的粮食辎重焚毁殆尽,他之前倚仗的无非就是粮秣不缺,若是被咱们突袭成功,自然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咱们就可不战自胜。”

  众人听了王一凡这个计策,纷纷露出了喜色,都觉得这实在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好法子,便连连点头附和。

  王一凡见大家对这个计策十分支持,心里也慢慢放松了下来,他让众人回去准备日后开战的事宜,并将登基大典暂时搁置,同时,派人去请世子王守义到武英殿来,他要亲自面授机宜。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王一凡顿时觉得这一段时间里积压在心里的烦闷和沉重感一扫而空,长长地出了口气。


  (https://www.motanwx.cc/mtk50533/2733635.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