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铁血魏晋南北朝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寿阳的沦陷 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寿阳的沦陷 中


  我们上回说到裴叔业最终决定投降北魏,于是遣使和北魏新任豫州刺史薛真度联系,商讨投降的细节。这个决定对于裴叔业来说并不容易,其实我们通读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南朝的汉人和北朝的鲜卑人的仇恨以及隔阂还是极深的,虽然当时没有“汉奸”的说法,但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个贵族横行的社会,南方汉人有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走到“投降异族”的这个地步。

  不过话又说回来,政治家不像我们平民老百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已经是赤贫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也没啥可以牵挂的。政治家不同,他代表着一个集团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讲,他不是个“人”,而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如果我们把这个“利益集团”也看成是一个“生物”的话,政治家其实就是这个“生物”的大脑。我曾经在以前的篇章说过,政治家,或者说优秀的(成功的)政治家“没人性”,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由于政治家要时刻为他的“利益集团”服务,为了保证“利益集团”这个“大生物”的存活而殚精竭虑,于是在绝大多数时间,政治家们都要忽略掉他们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讲,政治家没人性,但却显示出部分的“神性”。(其实人性是丑陋的,丑陋的人性没了也罢)

  有人可能会说:“神性的说法太抬举那些政治家了吧!”我不妨举个例子,大家没准就能产生共鸣了。就拿我们人类的个体来说吧,我们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细胞,比如血红细胞,它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我们这个机体提供“供氧服务”,如果某一天有一个血红细胞突变了(比如像夏娃那样吃了“智慧果”),它可以思索自己工作的意义,自己存在的价值,它想努力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工作,等等。而在此时此刻,我们的整个机体,或者说“人”,其实在这个“觉醒的”血红细胞的想象中就是它的类似“神”一级别的存在(作为这些细胞的“神”,如果我们乐意,我们完全可以决定血红细胞这个“群落”的生存状态,不过这可要冒生命危险,这一点没准用类似指甲这样的角质细胞举例更恰当)。

  人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细胞,而人的差异性却存在于“意识”,也就是大脑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脑细胞”就区别于其他类似“血红细胞”的细胞,是最接近“人的思维”或者说“神”的细胞了……

  例子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明白我想表达的了,我们的优秀政治家们其实就像某个或者某一群“脑细胞”,于是他们身上沾染部分“神性”也就在所难免。

  可政治家毕竟不是神,就像再多的脑细胞也代表不了整体意识,政治家毕竟还是个人,他们冲破不了身体的桎梏,午夜梦回之时,人性还是会逼迫他们反思自己的作为,因为他们无法预测未来,从而控制自己的命运。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神学出奇的一致,圣人在“羽化成神”之前,必须要完全抛弃自己的肉体,这样才能到达另一个更加高阶的层次。耶稣、释迦牟尼、老子、等等,无不如此。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似乎扯的有点远了。对于我们本章的主题“裴叔业献寿阳”来说,其实我想说明的是裴叔业他并不是一个小老百姓,他也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在生死抉择的关头,这个“利益集团”的各色人等会从各个角度推动裴叔业向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向移动,裴叔业的决策绝对不是他个人的决策,而是站在“利益集团”的高度,受到各方势力影响的,根植于利益取舍的综合决策。从这个角度讲,像裴叔业这种政治家眼中,“投降异族”当汉奸所承受的“心里谴责压力”在“各种压力占比”这个指标上,自然比一般“受主流舆论影响的老百姓”小很多。于是,在世俗评判标准看,政治家其实比平民百姓更加容易当“汉奸”啊。

  史书记载,裴叔业的侄子裴植等人原先都在首都建康城任职,在裴叔业首鼠两端之际,萧宝卷的中央政府也对裴叔业猜忌倍增,在这种压力下,裴植等人内心感到惶恐,于是抛弃家眷,纷纷逃到寿阳,并警告裴叔业中央政府随时会突袭他的豫州,而一旦萧宝卷先动手,裴氏家族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我们在上文书曾经说过,裴叔业原先和黄瑶起一起出卖了王肃的老爸王奂,导致王氏一家被灭门,而黄瑶起已经被王肃活捉并切成小片吃了,这使得裴叔业比起裴值等人来说又多了一层顾虑。

  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帝国的决策层(元恪此时才刚刚登基,估计还不能独立作出决策)派车骑将军王肃协助彭城王元勰率领十万军兵去接收寿阳,似乎有些欠考虑。按王肃生吃黄瑶起的架势,以他“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性格特质,就算王肃忌惮于军令国法,他也大可派出心腹家丁刺客去刺杀裴叔业,报仇雪耻。东窗事发,王肃也不过杀掉刺客,糊弄过去了事。可一旦王肃怒气冲昏了头脑,真的这样操作的话,裴叔业的被杀,必然会动摇裴植等人投降的决心,如果又有裴家人要反过来报仇,最后激起兵变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北魏大张旗鼓地让王肃前往寿阳,无疑给这次受降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我们的忧虑是多余的,史载当北魏帝国受降部队的先锋官奚康生和杨大眼率领的精锐“羽林军”刚刚到达淮HB岸,和寿阳遥遥相望之时,裴叔业突然病死在寿阳城中……

  历史就是这样有趣,总是在你万万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奇。裴叔业的“自然死亡”,无疑使得“王肃报仇”的风险又烟消云散了。但裴叔业死亡的时间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到底当真是裴叔业大限已到,还是他为了保全家族的“舍己为人”之举,亦或又是一起被“精美包装”的谋杀,这也只有留给后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裴叔业的突然死亡,却让另一个棘手的难题又摆在寿阳城内的军兵面前,“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在这个投降的关键时刻,选择谁来担任“代理豫州刺史”呢?

  史书记载,将佐们多数要推举参谋长李元护为“代理刺史”,这很好理解,豫州军团的一号人物已死,二号人物李元护熟悉寿阳军政全局,自然是“话事人”的不二人选。可是在原建安戍所(寿阳的支点军镇)戍主席发友等人的建议下,最终大家还是推选了裴叔业的侄子裴植做了“代理刺史”。

  裴植以一个刚刚从建康城跑出来的裴家家属的身份,一举获得众人的推举并不是偶然现象。李元护虽然是二号人物,熟悉寿阳军政全局,但是李元护不是本地人(他是辽东人),大家并不知道李元护是否坚定地站在“投降派”的立场上,而从先前裴叔业决定“投降”那一刻起,我们就知道裴叔业所代表的这个“利益集团”对于“投降”的决策,在那个时点上,必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就是政治)。所以如果大家想要维护这个决策不动摇,坚定地“投降派”裴植无疑是“代理刺史”的最佳人选(裴叔业投降已经坐实,裴家人再无回头路可走),而李元护在这一点上的变数就大了很多。在此时此刻,“稳定地去投降”成为了压倒一切的首要目标。

  裴叔业的突然死亡似乎并没有影响“寿阳献降”的进程,但此时南齐中央怎会坐视寿阳的叛变?北魏是否能安全接受寿阳?南北双方围绕寿阳又要进行怎样的角力呢?我们下回再说。

  :。:


  (https://www.motanwx.cc/mtk51031/3525116.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