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谋士传说 > 第一百零三章 言语交锋

第一百零三章 言语交锋


  本来众人还以为李俊这一次会准许大公子孙策出战的,一些将领都已经放下了心思,准备给孙策鼓励几句,就算前几日孙策和周瑜来的时候,众人不太待见两人,但是孙策不管怎么说,都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主公级别的人物啊。

  可是,这个太史慈是谁?没听说过的,只知道这个家伙是韩当将军从青州推荐过来的,但是只要是知道实情的,此刻早就大惊失色了,因为他们知道,太史慈原先只不过就是一名游侠罢了,别说打埋伏战了,就连统帅士卒都没有过。

  正当听说过太史慈的几个人准备劝谏的时候,太史慈却站了起来,走出自己的座位,对着孙坚躬身一礼道:“某家太史慈领命,必然不负主公厚恩,定当斩敌将首级,献于主公帐前!”

  李俊对于太史慈的话,却是呵呵一笑,道:“子义,除了阵斩敌将之外,本将还要求你,尽量歼灭这支来援的人马,勿要让一人走脱。若此事办成,必与你大功一件!”

  太史慈听了李俊的告诫之后,异常高兴,对着李俊拜道:“末将必不负抚军将军嘱托。”

  李俊点点头,对着议事厅内站着的周瑜和太史慈道:“你们两人现在便去各自准备吧,准备好之后,不用来辞行了,即刻行军便是。切记,定要全歼敌军,然后换上敌人的兵器铠甲,假扮敌人的援军,诈开城门之后,立刻杀散城门附近的敌军,然后周瑜守住城门,子义前去城守府斩杀敌将。”

  周瑜和太史慈两人相视一眼,然后对着李俊齐声拜道:“谨遵将军之令!”说完,便各自接了军令牌,下去准备兵马铠甲去了。

  等到两人离开之后,这才有人出班奏道:“主公,抚军将军,这次很明显便是一次立功的机会,既然将军将其中一路人马交给了那周公瑾,为何那另一路人马却交给了那名游侠,而不是大公子?”

  李俊定眼一看,说话的正是陈琳,此人自从投效孙坚之后,并没有在像之前在袁绍帐下那般活跃,但是因为有一手好文采,还是深得孙坚帐下的一些文士追捧和结交,渐渐的也开始融入进来。只是,与别的文士不同,此人由于善于舞文弄墨,对于行军打仗一窍不通,因此对于军政上面,便不发一言,平常在家也大多都是饮酒作诗。

  李俊笑道:“原来是孔璋啊,本将知道,诸位包括大公子在内,或许都有疑问,为何这一次很明显的立功机会没有交给大公子,而是以为一文不名的游侠。实际上,全是因为大公子的性格所致,大公子平常里性格豪爽,做事情喜欢直来直去,而太史慈则性情稳重,且少有智谋,当是大将之才也。”

  “莫非,抚军将军认为,大公子不是大将之才吗?”堂下再次站起一人,厉声道,“我观大公子平常多习练武艺,且马术娴熟,枪法高强,身强体壮。主公多次评价大公子很有自己的风采,这样的实力难道也不能称为大将之才吗!”

  此人说完之后,整个议事厅内一片震动,这个时候只要是脑子稍微转得快的,估计已经想明白,现在是什么情况了。李俊不傻,自然清楚,因为自己没有派遣孙策领兵前往,而引发了孙权一派和孙策一派的侧面冲突。那陈琳之前从来没有在军政会议上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一次的议事厅上,却罕见的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自从李俊回答完陈琳的话后,一旁的荀彧就将陈丽与二公子孙权交好的事情告知了李俊,李俊自然知道了眼前情景的由来。

  至于再次发言的,正是当日满宠推荐的老乡凉茂,后来毛遂自荐前往幽州刺史府,面见公孙瓒,充任冀州方面的外交官。只是,让李俊很好奇的是,究竟孙策用的什么招数,让凉茂这样的文士竟然选择归顺自己。

  只是,对于凉茂自己作死的向自己挑战,李俊毫不畏惧的重新站了起来,对着凉茂道:“说大公子乃大将之才?凉伯方,你究竟安的什么心!大公子日后可是要继承主公之位的,怎么可能只是大将之才呢?再说了,这种小打小闹,完全用不到大公子出马,不然你们不觉得,我们太看重这辆路援军将领了吗?”

  虽然凉茂知道李俊在胡搅蛮缠,但是凉茂偏偏还没办法反驳,因为李俊说的很对,本官这一次的战役结果如何,孙策将来必定要继承孙坚的位置,成为众人新的主公。凉茂所谓的大将之才,放在孙策身上,的确有些不合适。

  对李俊这样的理由毫无办法的凉茂,不得不无奈的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孙策看到自己麾下现如今唯一的一名文士也歇菜了,顿时便不再去想伏兵主将的问题,因为他呀那些文士,可不是如今的孙策就能招募的,哪怕是一向和蔼的荀彧,也表示过,除非孙策坐上孙坚的位置,不然自己不会选边站的。

  不管此刻议事厅内的众人纷纷扰扰的,争论不休,此刻周瑜和太史慈两人已经分道扬镳,分别选择自己的目标,先行前往之前军中探子探查好的埋伏点去埋伏。

  这个时候,麴义已经率领麾下的先登兵,对着北新城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由于麴义这边只是简简单单的佯攻,因此虽然麴义麾下的士卒,有好几次攻上了城墙,但是都很明显的放弃了进攻,反而像是力气用尽一般,选择了撤回,导致整个城墙一直都是摇摇欲坠的,

  对与这种情况,守城的幽州军将领尽管像田豫那样,行事稳重,但是也像田豫那样,做事不容易变通,面对同样不懂得变通的外族人还好说,但是面对顶级谋士和武将的时候,不懂得变通很有可能会导致你失败。

  很显然,这名幽州军的将领并不清楚这个道理,他看到此刻自己防守的城池很有可能在敌军再一次发动进攻的时候,被敌人彻底攻陷,便派遣自己的亲卫,怀里揣上自己亲笔写的求援信,前往离自己不远的范阳和故安两城的守将求援。

  而两座城池的敌将也同样是稳重有余,却不懂变通,不知谋略的家伙,听到北新城被孙坚的部队包围,便担忧北新城有失,特地在求援信使还没有到的时候,便先行在各自的城池里出发,准备赶赴北新城与守将共同面对冀州军。

  对于北新城守将的信使,周瑜和太史慈两人的做法也是不尽相同,睿智的周瑜自然指示自己的部队对于这名信使一路放行,让其前往故安城通知,好让故安的守军加速行军,尽快进入自己布置的埋伏圈。

  但是性格更加稳重的太史慈,却直接率领麾下的亲卫,用插在腰间的短戟,将奔袭而去的信使直接射杀了。当然,不管杀不杀信使,两座城池的守将,都已经率领自己的部队前来援助北新城了。

  当然,结果倒是相同的,对于一头撞进埋伏圈的两支幽州援军,周瑜和太史慈自然毫不客气的将两支人马一口吞下,周瑜指挥自己的人马,再将幽州军团团包围之后,利用战阵将被包围的幽州军层层围杀,包括敌军将领,全部被周瑜用手中的兵卒斩杀了。

  与周瑜用手中的兵马将敌将斩杀不同,太史慈这边就显得干脆利索的多了,对于一头扎进来的幽州军,太史慈先是让埋伏在两旁的弓弩手尽量射杀敌方的士卒,然后自己率领着一千人马,直接杀入敌阵,与敌将交手不到一合,便将敌将一枪刺于马下,余众皆降。

  消灭了两支来援的幽州军之后,太史慈和周瑜便指挥自己手下的军队,将自身的装束换下来,然后穿上幽州军的铠甲,拿上幽州军的制式兵器,只是在左臂上绑了一条白色的带子,用来友军区分敌我。

  之后,周瑜命令自己麾下的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马,押送着数千降军前往北新城的西面诈开城墙,自己则率领着剩下的两千五百人马,很机智的选择在北新城的北门两旁埋伏着,防止北新城的守将看到形势不利之下,从北门打开城门,率领残敌投靠田豫。

  而太史慈则完全按照李俊的命令,在换好对方的兵器铠甲之后,立刻前往对方的东门,准备诈开城门,到时候,太史慈便可以直接凭借自身的悍勇杀入城中,寻找守将,并将其阵斩,以报大将军孙坚和抚军将军李俊的厚恩。

  PS:今天的送上,有些少了,倒不是小胖写不下去了,而是有些困了,准备早点睡,明天接着上班,最近工作很忙,好累啊!

  ;


  (https://www.motanwx.cc/mtk53478/3510998.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