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登辽风云录 > 第八节

第八节


  第二天,召开了寻山守御千户所办公扩大会议,除了王进贤千户和三个百户,卢国仕、陈继儒、周履靖也列席参加。他抬眼看了一下卢国仕,只见他双眼血红,眼眶发黑,显然昨晚没睡好,太兴奋了。

  王进贤:“高百户,听说你对蒸馏制酒颇有微词。”

  高汝见:“这个——哪里。”他显得十分尴尬。

  王进贤:“你说的不错,制酒的确有些浪费粮食。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应该把蛋糕做大一些。”

  卢国仕:“蛋糕,什么是蛋糕?”卢国仕本来已经哈气连天了,一有新名词刺激,又兴奋起来。他现在在王进贤面前十分随意,好奇心又最强,因此脱口而出。不断的新理念的刺激和超高的劳动强度暂时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

  王进贤心道:完了,又说秃噜嘴了。“蛋糕啊,是一种糕点。让我们换一种说法:把馒头做的大一点。”看到大家没反应,王进贤只好自说自唱。“先不说这事。马上,周老先生和陈老先生就要离开咱们寻山所了,今天中午,我们为他们践行。”

  大伙纷纷点头称是。

  王进贤:“二位老先生,临走之前,我还有一些事情相托,还要麻烦二位老先生。”王进贤站了起来,稽首感谢。

  周履靖:“我们两个山野村夫,走到哪算哪,谈不上麻烦不麻烦。有事王千户尽管说。”

  王进贤:“第一件事,我想有劳二位老先生回一趟京城,请李神仙到我这寻山所来。”看到二人没有异议,于是接着说:“第二件事,我想让齐仓和你们随行,去京城找到吴荣,做几件事,还望两位老先生能够不辞辛劳,一起陪同。第三件事,我们正好有人要去济南府考察小麦和大豆两年三熟之事,还望能一路同行。”

  陈继儒颔首捻髯:“好说,好说。”

  王进贤:“高百户,去济南府考察两年三熟的人选找好了吗?”

  高汝见:“已经选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王进贤:“诸位,根据山东都司和海防道的指示,我们寻山所将要成立防汛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要围绕成立防汛营展开。第一件事,就是要选择防汛营的汛口,你们以为何地为宜?”

  一时间,房间里鸦雀无声,无人应答。王进贤又问了一遍,依旧是一片沉默,王进贤气就不打一出来:XX的,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他一个一个问。

  王进贤:“霍百户?”

  霍世刚:“我,我不清楚。”

  王进贤:“齐百户?”

  齐仓:“青鱼滩村的李经经常下海打渔,或许他能清楚吧。”

  王进贤:“高百户?”

  高汝见:“自打我朝建立以来,就执行海禁,所以我们对下海的事都不熟悉。”

  王进贤早就憋了一口气了,听完高汝见的话,“啪”的一拍桌子,把大伙都吓一跳。

  王进贤:“你放屁。海禁那是对普通老百姓说的。可你们是军人!太祖高皇帝要求,沿海卫所,每百户有快船两艘,用以巡海。你或许没见过,但是你怎么能对太祖的要求置之脑后。还有你,齐仓,我问你哪里建立汛口,你叫我去找李经,那我要你做什么,我干脆任命李经当百户好了!问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刚刚调来!今后,我不希望听到‘不知道’这三个字!”

  王进贤一直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这回突然大发脾气,把大伙都吓了一跳。一时间房间里一片沉寂。王进贤定了定心神,道:“卢先生,你把在登州建立粮米期行的情况先说一下。”

  粮米期行是个新鲜事物,陈继儒和周履靖都十分感兴趣,他两和卢国仕一起讨论,气氛慢慢热烈了起来,卢国仕有什么不懂得,王进贤就解释一番。倒是那三个百户成了闷葫芦,高汝见是有成见,他对不老老实实耕地,搞一些花活历来不满;霍世刚涉世不深,老实巴交,不爱说话;齐仓倒是很想参与,但是总也说不到点子上,很明显,三个人都没听懂。讨论了一段时间,陈继儒和周履靖都明白了,卢国仕的理解显然也更深了一层。

  高汝见、霍世刚听不懂倒也罢了,齐仓一定给明白,还指望他到京城把这事说明白呢。齐仓是这三个人中头脑最为灵光的,因此去京城只能着他去了,矬子里面拔个将军吧。于是,王进贤又重点问了问齐仓,直到他基本搞明白为止。

  王进贤:“齐百户,你到京城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找到吴荣,让他帮助策划一下在登州开办粮米期行的事,这件事一定要快,明年开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一定会波动。一定要争取在明年开春把粮米期行办起来。一会麻烦卢先生写一封信,告知吴荣这个粮米期行如何运作,让他在京城贵胄中宣传一下,要让大伙知道这是个有利朝廷、又来钱很快的法子。内廷可以找魏进忠、魏朝,勋贵可以找一下朱纯臣。吴荣也有一些门路,总之可以找一下故交,宣传一下。”王进贤对于写信这件事十分头疼,因为他只会写简体字,因此看看还可以,却从不敢动笔。到了明朝这么一个识字率极低的时代,这简直就是个噩梦。

  卢国仕:“好,我一会去办。”

  王进贤:“二位老先生,恕我不能陪同去京城了。虽然费了许多口舌,他们三个对于粮米期行还不如两位老先生理解的透。到时还要两位老先生多多帮忙解释说明啊!”

  陈继儒:“岂敢。齐百户精明的很,我们二人只是帮帮腔罢了。”

  王进贤:“齐百户,虽然有许多人忙这件事,但是你一定要明白,他们都是帮忙的,他们没有做这件事的义务。只有你,你才是寻山守御千户所的人,所以,你要直接对这件事负责。这件事办坏了,我怨不得别人,这板子只能打到你身上。你明白了吗?”

  齐仓:“标下明白。标下一定把这件事办妥。”

  王进贤“好!这才像个军人。第二件事,我要你去找一个人——翰林院检讨徐光启,管他要一些明年需要种植的粮食的种子。卢先生,待会我和你一起,商议一下这封信该怎么写。”

  王进贤一直在关心农业问题,在来寻山所的一路上,王进贤都没有停止考察农业。他知道沿海卫所缺少耕地,因此一直想引进抗旱作物——玉米、沙地作物——花生和适应性极强的作物——红薯。王进贤知道,明末这三种植物都已经引进中国,但是一路之上,王进贤都没有见到,想来是没有传播到北方吧。王进贤一直再想怎么获得这三种作物的种子,直接说吧,怕人听不懂:很多人没见过,见过的往往不知道叫什么,知道叫什么的还可能跟王进贤知道的叫法不一样。这事还给找个明白人。谁是明白人呢?王进贤想了好久才想到徐光启。徐光启不光懂科学,也懂农业,他在年轻时大概就已经写好了《农政全书》的草稿,因此对农业颇有研究,他对于番薯等作物那是赞不绝口,是个明白人;而且他关心民间疾苦,乐于助人,高风亮节,是个学究型的人物,找他要绝对不会有错。就算他手头没有,也会差人去故乡松江府拿来的。他自万历38年守制回京后一直担任翰林院检讨,这是一个闲职。不过他很快要闲不住了,由于辽东战事吃紧,徐光启很快会被启用选兵、练兵,到时候就不好找他了。要找他给赶紧啊,否则误了农时就坏了。王进贤恨不得让齐仓立马就出发。可是,这一回卢国仕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卢国仕:“这个——王千户,您跟这个徐检讨熟吗?”

  王进贤:“素未谋面,怎么?”

  卢国仕:“那我可写不了。”

  王进贤:“为什么?”他十分吃惊。

  卢国仕:“自太祖开国之初就制定了《大诰》,对于写信的格式有着严格的规定,是不可以越拘的。虽然这些年大家都不讲究了,但是官府之间正式的官文和正式的书信往来还是遵守规矩的。平日里,我们商人之间的信件往来根本不讲究这个,所以我也不知道制式的格式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徐检讨徐大人您又不认识,又是个识文断字的大官,如果不讲究,真要是追究起来,是可以加罪的。就算徐检讨不告罪,您这么不讲究,我担心徐检讨会觉得王千户您轻慢了他,齐仓去找他,可能连面都见不到啊。”

  还有这样的事!王进贤目瞪口呆。他向陈继儒、周履靖望去。

  周履靖:“写个信还有格式?我都不知道。”

  陈继儒笑了笑:“老夫自打年轻就已焚巾,最恨这种繁文缛节,我不会写,我不会写。”

  王进贤望向高汝见。

  高汝见:“千户所的公文都是请文登县的文书写的,连黄千户都写不好的。”

  还要到文登县写这封信!!!本来一个准备充分、满怀希望的会议,开到这,王进贤已经再而衰、三而竭,像一个憋了气的皮球,不知道怎么进行了。

  王进贤:“卢先生,你把办粮米期行的一些设想说一下。”

  卢国仕开始说自己的一些设想,几个人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很快讨论变成了扯闲篇儿,大家都知道王千户需要时间考虑一下,又有两个混不吝的雅客,那真是百无禁忌。

  王进贤想了一下,终于开始说话了:“两位老先生,这几日你们在寻山所实在辛苦了,过几日还要麻烦你们去京城,因为给徐检讨信的事还要耽搁几日,烦请二位先去登州府休息如何。”

  陈继儒:“如此甚好,这几日这海风吹得我们实在有点受不了。”

  王进贤:“高百户,如果我教你如何丈量土地,你可愿意把这幅担子挑起来?”

  高汝见:“瞧千户说的,千户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对于好好种地的事情,他一贯很支持。

  王进贤:“齐百户,你那支捕倭军可散了?”

  齐仓:“回大人的话,已经散了。”

  王进贤:“哦。好。大伙听着,明天鸡鸣时分,高百户、齐百户、霍百户在演武场集合。齐百户带着你的捕倭军一起集合。高百户要准备好纸笔和丈量土地的尺规。卢先生回去准备建立登州粮米期行的草案,请二位老先生和贾贤弟暂且移步登州府,高百户要备两个带路之人。我不日就到登州向二位老先生谢罪。还有什么事吗?”

  王进贤扫视了一下:“散会。中午为二位老先生践行。”

  酒席上,周履靖找到王进贤,问道:“你正在做烧酒?”

  王进贤:“不好意思,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周老先生。”

  周履靖:“我们是来做客的,来游山玩水的,你们做什么事情不用和我讲。不过王神仙为何要制造这烧酒?”

  王进贤突然意识到不请教周履靖等人是很大的失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文人读书,绝不仅仅是为了写几篇锦绣文章,更重要的是获得远超于常人的见识和眼光。对于周履靖和陈继儒这样不追求功名的知识分子就更是如此。

  王进贤:“我初来寻山所,欲做一番事业。可是如果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所以,酿造些烧酒,增加收入罢了。”

  周履靖:“烧酒——”

  看到周履靖犹豫了,王进贤道:“我常年远在深山,对世上的事多有不知,周老先生有话请讲,不要有所顾忌,晚生感激不尽。”

  周履靖:“烧酒太辣,只有蒙古、建奴那样不开化的蛮子才喝的。中原人氏,除非浪子,一般是不沾此物的。”

  王进贤恍然大悟,原来周履靖是担心这个。周履靖和陈继儒都是当世能够引领潮流的人物,若能获得他们的认可,说不定烧酒在明末就能大行其道。

  王进贤:“晚生琢磨着,若是烧酒能酿出悠远、醇厚、绵长的味道,说不定能获得天下俊杰的认可呢。若是周老先生——”

  周履靖扬着脖,思考了一下,摇摇头:“酒乃怡情之物,烧酒太烈了,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喜欢的。”

  王进贤:“周老先生乃当世名儒,对酒也是颇有研究,不知当世何酒为佳。”

  周履靖捻着胡须道:“什么名儒,虚名而已。不过这酒,老夫天南地北倒是喝过不少。你若是感兴趣,老夫就呱噪几句。”

  王进贤:“请周老先生赐教。”

  周履靖:“在我大明,酒的酿造有南北之分。但是,不管南酒,还是北酒,主要还是黄酒,烧酒和露酒【1】极少。北酒以传统的方法酿酒,其中的沧酒、易酒、潞酒【2】都是名冠天下好酒。特别是沧酒,取沧州城外麻姑泉水酿造,又称麻姑泉酒,水清酒冽,实乃酒中之冠。至于南酒,用新法酿酒,以绍兴府最为著名。其中的花雕、太雕、女儿红都很不错。”

  王进贤一边听一边想:当今之世,黄酒最为流行。中国人性情温和,不喜欢烈酒,不知道到了清朝,烧酒怎么就占了上风,若是能知晓,酿造白酒还有希望,否则白酒项目也基本没希望了。【3】

  王进贤:“请教周老先生,建奴穷凶极恶,我急欲练兵,必须要有足够的饷银,乞望周老先生指一条明路。”

  周履靖沉思了一下:“好主意我也没有,否则也不会如此浪迹天涯了。”他哈哈大笑:“若是非要酿酒,我在山西喝过一种露酒,叫竹叶青,酒质莹彻透明,颜色呈淡黄兼青绿色;入口香绵、略带甜味。实乃露酒中的佳品,你若是能做出这么一种酒,老夫和糜公给你出把子力,或许能给你些帮助。”

  王进贤:“多谢周老先生。”

  周履靖:“竹叶青我喝过,主要成分我已经辨出来了。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加了几味药,我现在就给你写出来。”

  王进贤:“实在太感谢了。”

  王进贤接过药方一看,有: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

  【1】露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对露酒的定义,露酒是以蒸馏酒、清香型汾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药食两用的动植物精华,按先进工艺加工而成,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2】根据地名,沧州、潞州、易州产的酒

  【3】真正原因是因为清朝制河需要高粱杆;


  (https://www.motanwx.cc/mtk58586/3417124.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