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雨雾江南 > 风暴学士学位论文

风暴学士学位论文


  论香港影片《蜡笔小小生》和《父子》

  对传统爱情故事的反拨

  [摘要]

  从香港电影《蜡笔小小生》和《父子》的有关爱情情节中,可以发觉人本性中的趋乐避苦性。并且,情节在波澜不惊中进行下去的。对有**不成眷属的结局,并没显现多大的惊骇之举。可见这是对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一种反拨。它们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从而给人以警醒作用。

  [主题词]影片《蜡笔小小生》《父子》爱情故事反拨警醒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故事大凡首先是“郎长女貌”,“一见钟情”,其次诸如花园相会,月夜私奔,目成心许,淫邀艳约,窃玉偷香之类的庸俗描写。最终才子及第,奉旨完婚等。“然而后来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且当场团圆,才允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①

  纵观此类的小说、戏曲可谓不胜枚举。从《西厢记》《牡丹亭》《倩女离魂》,到《义妖传》《聊斋志异》《梁祝》,到路遥小说,到田汉剧本《获虎之夜》,到现当代的有关电影、电视剧。譬如《白蛇传》中的许仙只是救了一条蛇,当此蛇修炼成功后,便化作漂亮的,能量较大的女子嫁给了他。并义无反顾地爱他,帮助他,煞是感人。《聊斋志异》里的男主角多为穷书生,不经意间就会有美艳、贤惠的狐狸精光临寒舍,让其色食俱丰。其间并没有多少坚强的理由。“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的艺术品所包含的个性的消失,艺术品成为无个性的模仿,和标准化的批量复制。”②

  在路遥的小说《困难时期》《人生》等文中,更是塑造了诸多犹如女神的女性形象,让人很是渴望。《困难时期》中的干部千金,把贫穷饿得不行的“我”叫回家,下水饺给“我”吃,并充分顾及了“我”自尊;《人生》中地主家的二小姐巧珍在漂亮的三姐妹当中最为出众,无论相貌、身材、性格都美伦美奂,而她对男主角高加林的爱,坚贞、崇高至极,读整篇小说犹如有一首美丽的曲子贯穿始终。现当代的电影、电视剧中落魂或处于起步阶段的男主角的周围,也总会有一个女人在鼓励他、支持他。最后走向成功,二人再完美结合等等,不一而足。

  一、“大众文化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主要迎合在机械劳动中被疲惫的人们的要求,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承诺和越来越好的无限的娱乐消遣,来消解内在的超越维渡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从而在平面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现实,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与现存认同。”③对那些爱情故事耳濡目染的多了,笔者身边的很多适龄婚娶的男青年,都难以寻到心目中理想的对象,所谓高不成、低不就。还在单身宿舍时,有老兄晚上睡在床上跟其他人说:如有狐狸精半夜来到我身边多好!这明显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他心目中的狐狸精,无非就是指美艳、性感,本领大,又痴情的,而又不论男方条件的女性形象。真是想得太美了。

  “观众具有顽固的惰性,任何一种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人们可以不直接依赖于社会实践,不进行专门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就可以具有这样的观念”④。如此这般,都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浪费了很多本应开心恋爱的时光。年龄大了,不行了,就退而求其次,勉强地结合吧。这样,心中的不甘也许要积存多少年。

  二、也许香港文化受这种影响较小,从吴孟达、朱茵等主演的香港电影《蜡笔小小生》及郭富城主演的《父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及婚恋的另类结局。可谓震撼人的心灵,与传统爱情故事有较大的冲突。

  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前者是说校工达先生(吴孟达饰),收留了一个因和后妈合不来而赌气离家出走的富家小子——小生。达其实一直暗恋一名卖花的盲女(朱茵饰),假充有钱人天天到她卖花的地摊,买一朵花,再送给她。心中希望能帮她治好眼睛,却因要五十万而有心无力。小生见此情况,便带他回自己家偷钱,达拿到钱后去给卖花女作手术费,然后去小生家自首。小生父亲了解情况后,说就算借给他的。一天,达重临卖花女的街档时,却发现街档已变成了一所花店。当达环顾四周时,已治好眼睛的卖花女出现在他的睛前,但随后出来一个男人,称卖花女为老婆……

  《父子》是写一个三口之家,男主角是个厨师(郭富城饰),因你了很多赌债,债主经常上门追债,他只能一拖再拖,在危胁中度日。他的妻子阿莲(杨采妮饰)实在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又穷的日子,背地里和一个有钱人好上了。偶尔约会时,有钱人送她的饰品都很贵重。后来,她趋老公带儿子出去玩的机会,跑掉了。从此一去不复返,留下一对父子,一个破碎的家。后来男主角又被债主打伤致残,父子俩只能靠偷窃度日。终于被抓,儿子被劳教,父亲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水。看这两部影片时,鼻子不时阵阵地酸楚,特别是后者的凄惨,让人不是卒目。

  笔者以为这两部影片比一般的爱情剧要更贴近生活。现实生活中及我们所看到的报道中这种移情别恋,另攀高枝的例子很多。很多人看完这两片子后都说有遗憾之感,实际上他们是想看到所谓团圆的美好结局:如卖花女最终嫁给达先生;《父子》中厨师家因贵人相助或一笔意外之财走出困境,继而发达起来,夫妇唱和,幸福美满。这就是这两部电影和传统爱情故事相冲突的地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它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拨。

  1.面对现实,趋乐避苦的女性形象。在《蜡笔小小生》中,盲女对达先生的买花送花的举动也是很感激的。此时她虽然相貌较好,但是瞎子,只能坐在街头卖花。而这位达先生的举动明显是在向她示好,她很感激。她隐约已感知达并不是个有钱人,否则不会那样倾心于她,她说:等眼睛好了,第一个想看见的人就是达先生你。她看不见达先生,但可以用手指去感知他的长相。当她用手摸达的脸时,说他方耳大脸,浓眉大眼,一定长得很帅,可见她是用了心的。而当她的眼睛借助达弄来的钱治好了时,她就已出落为一个美女,所追求者定然众多。水涨船高,也许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她终于从摆地摊卖花到拥有了一间花店。此时,她和达就有落差。达是个校工,后又被开除。从那节他接喷泉水刷牙,路人全然把他当成了乞丐,向他的缸子里扔了几个硬币,可知,他已近于一个**。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所以谈对象有需要门当户对一说。重见光明的卖花女,看到达先生在她的花店门口向内四处张望时,先把他当成了买花的顾客。她问道:先生,你买花吗?,达:不买花。继而她从包里拿出几个零钱,递给达先生,达忙说:我不是乞丐。她先是一怔,忽然恍然大悟,从声音判断出他就是达先生。她说:您是达先生?达正准备回答时,从后间出来了一个男人,问道:老婆,你在跟谁说话?达见状,失望之极,忙否定说:我不是达先生,我不是。然后大步走开。卖花女眼含热泪矗立在那里,看着他离开。

  这个达先生,对她有情、有义、有恩,但看到他的面貌时,与心中想象的还是有差距,否则不会把他当成乞丐。如套用传统爱情故事模式来写,可能是她报恩,还情,或因本来就钟情于达先生,心中不能容下别人。继而和他结合,一起经营起花店,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本片中,她却没有。此时的她已上了一个台阶,达先生已配不上她了,她决不愿再嫁给一个**。所以她接受了别人的追求,把达先生推到了一边。最后认出达先生时,她可谓百感交集。但只是站立在那里,并没有追出去——她有她现在美好的生活,不能冲动地把未来给毁了。所以说,她冷静、现实的很。绝不像那些传统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始终热情高涨,甚至甘愿为爱而死,很少顾及现实状况的可能性。

  《父子》中的女主角阿莲,更具趋乐避苦的代表性,老公责问她是不是在外有了别的男人时,她先是否认,继而说,跟你现在沦落到这种处境,有了也正常,她果然有了一个有钱人的新欢,并三番五次约会,找准机会,彻底与老公决裂,跑到有钱人身边,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她的儿子阿宝在别人帮助下,来到了她的新家时,那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那装璜及她的穿扮,都可知她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此时她和新观已有了身孕。她走时,她的老公悲伤之极。给其打击是致命,可爱的儿子也因没钱而辍了学,她的出走,衍生了一对相依为命,可怜的,无奈的父子。迥然于传统爱情故事的女性和卖花女一样,她也是清醒的,现实的。

  2.理解,并平静处置的男性。在《蜡笔小小生》中,条件很差的达先生,为心目中的爱人付出了很多。首先,每天都到卖花女的地摊,抚慰她,说一定要帮她治好眼睛。买一朵花,再送给她,长年累月,真情可鉴。其次,冒险去小生家偷钱。拿了巨款后,径直跑去送给她,叫她快去治眼睛,而自己却要背天文数字的债务,感人至深。后来去花店找卖花女时,他的心情先是很好的。当看到花店搞得较好,已治好眼睛的卖花女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甚至有点兴奋。但另一个男人的喊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他又不想节外生枝,给卖花女添麻烦,只能委屈地说自己不是达先生,然后转身离开。继续过着他那流浪式的生活。他因为爱而放弃,知道卖花女已今非昔比,自己不能强求她,自己不能拖累她,她应有好的生活。他平谈、大度地退出了。《父子》中的男主角在得知妻子跑掉后,先是愤怒,痛定思痛后,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倒致了她的出走。他便四处贴告示,乞求她回来,声明只要回来,一定不责怪她的出走,以后定会好好地和她过日子。寻找无果,而又失业后,交不起房租,他便带着儿子阿宝四处流浪。他找到了阿莲的好友,叫她联系阿莲,将把阿宝托付给她。他要跳鸡去英国打工。

  从这两个男性的反应可知,他们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最终并没有一门心思地去纠缠女方。给对方以自由,去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他们迥然于传统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如张生,柳梦梅,乔大连等,只认死理,不顾一切地要与女方结合。这类故事只能以“才子及第,奉旨完婚”来收尾,要知道及第是多么艰难的事:“一种在唐代就开始流行的说法叫‘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五十岁考上进士还算年轻,可见很多知识分子对科举的投入是终身性的。”⑤为了大团圆而这样写,太过虚伪。

  3.令人遗憾的结局,有**终难成眷属。猜想《蜡笔小小生》中卖花女可能后来会找到达先生,向他解释,或许道歉:自己眼睛好了,不能象以前那样对你用心了;治眼睛的钱,应由她自己来负担,现在条件好了,会慢慢攒够。这是情理之中的,但该片的结尾并没交代。或许卖花女以后干脆就当没达这个人,等等。不管怎么说,她是绝对不可能再去和达结合成一对的。该片的结局是万分沮丧的达先生坐在街头发愣,此时小生又出现在他面前,意思是还来和他一起过半流浪的生活。小生觉得跟达叔在一起是快乐的,但小小年纪的他还不知道达叔没有女人,就没有幸福感可言。达先生由暗恋而倾情付出,为爱干得轰轰烈烈,结果只是一场空,很可能将来也无缘再娶,只能孤身一个,忧伤以终老。这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的。达与卖花女这对曾经的有**,终难成眷属。这个“难”字包含了很多意味,不能完全归咎于卖花女的移情,不好具体说清。总之,这结局应更合乎人生存的逻辑。

  《父子》中男主角和儿子离家出走后,曾有个小的插曲。就是他们住旅店时,碰着一个相貌身材都较好的**。男主角和她交往后,她和他们父子一道,去外面开心地遛达,宛若一个新的三口之家。当房东呵斥交不起房租的男主角父子,叫他们搬走时,她也躲在他们门边偷听,一脸同情的表情。如按传统爱情故事的思维来延续剧情,可能是该**自己有点钱,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然后她从良跟了男主角,重新组建一个家庭,相夫教子,在逆境中奋起,终于好了起来。但该片中的她听完后,只是又回到自己房间。男主角父子终于被赶走了。试想这么多年了,她已习惯了这种日子。同情归同情,她是不愿把希望寄托一个连房租都交不起的男人身上,因为那样太冒险了,可能从此没有活路。好起来,不是那么简单能办到的。

  后来,男主角去英国前却被债主打伤致残。腿跛了,出去混的希望也毁了。只能叫儿子去人家偷钱,他在外面放哨,伺机而动。当他的儿子阿宝在一家的房间里准备行窃时,该家三口人便来到了这个房间,情急之下,他躲到了衣柜里,可以隔着箱门缝看到外面。那一家三个人的年龄都和他们家相仿,当天,他的七八岁的儿子生病了,父母亲对他百般呵护。特别是母亲,把儿子拥在怀里,左亲右吻的。阿宝有感与自己悲惨的处境,已经没有母爱可言,他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继而暴露了目标……从中可以了望夫妻的离丧,给幼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带来了多大的后果!他的母亲阿莲已有了新的生活,没有表明要收留他,他只能跟着无能的父亲。他先是辍学,继而小小年纪就是被去偷钱糊口。后来被抓,被打得哇哇直叫,多可怜的孩子!似乎这都是他母亲出走所造的孽,但他的父亲就没有责任吗?如不是因为他的因赌欠债,能力差,造成妻走而无又无力再娶,最后都不能谋生了。该处说明如不努力挣生计,诚实过日子,可能会跌入痛苦的深渊。

  此那部影片,以令人遗憾及痛心的结局,让人叹息不已,十分震憾人的心灵,也让身边的很多人看一时接受不了。看着有种不满足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实这正是此两部影片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特点,把善作好瑕想的人的梦击得精碎,给人以警醒作用。

  三.当代生活的节奏不断地在加快,人的功利性与现实性在一定情景下,更为凸显。笔者几年前曾参与团委组织的有关婚恋题材写作前的讨论会,参与讨论的有若干个年轻女同事。其中一人说,她刚和男友分手,但很庆幸,因为男友要交房供,每月可支配的钱就不多了,下次要找个买房未贷款的。一番话说的在座多位供房的男士汗颜。

  另一个有点修养的女士的话都更让人心悸,并且久久不能忘却。她说她喜欢文学,先前对中国古代传统爱情一度着迷,她分析一下,均是重情的男女。女子犹为突出,大凡女子乃大家闺秀,男家要穷得多,而女方的父母是不能容忍女儿下嫁的,所以便是嫌贫爱富的角色。结果是否成功不论,该女士只是觉得她自己身体力行,及周边所见所闻的女同事同学嫁人时的做法及想法,似乎与故事中说的反了过来。他们的父母也许看中了某位男生夯实、厚道、即使背景不是很好也愿下嫁女儿;而女孩本身却要现实,精明得多,她们更注重于眼前,更立竿见影地无论其他方面而把男人划成有钱的和没钱的!因此,国人中的男士们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侵蚀,所产生的等靓丽莅临的庸懒思想,见此可以警醒了!

  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就是新思想、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要求艺术工作者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开拓⑥,传统也需要理性的确认,把握才得以生存下去,我们所处的家庭、社会、时代和文化传统等等,都对我们的理性思维形成巨大作用,这些条件决定性影响我们对历史传统本身的意识,包括批判意思⑦。

  新近在家看内地拍的电视剧,已不全是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了,如《人到中年》《生于80年后》等。此类片子的结局,男女主人公站在婚恋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情、钱、爱、恨交杂在一起,说不清孰是孰非,未来含糊不清。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思考的空间。笔者以为,这正是此类爱情剧的发展,它不可能像受传统文化较小的香港文化那么明朗地相悸,它只能一步一步地趋于改良。影视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在爱情成本不断增高,离婚率不断飚升的当今,人们更不能沉浸那些爱情肥皂剧中偷闲。

  注释:

  ①《鲁迅杂文精选》第45页;②③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第188页、第189页;

  ④⑤赵方:《表演艺术管理学》第360页、第364页;

  ⑥余秋雨:《山居笔记》第225页;⑦张隆溪:《走出文化的封闭圈》第9页。

  参考文献:

  1.中国香港电影《蜡笔小小生》朱延平导演,吴孟达、朱茵主演

  2.中国香港电影《父子》谭家明导演,郭富城、杨采妮主演

  3.《鲁迅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4.《路遥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月版

  5.余秋雨:《山居笔记》,文匪出版社,2002年1月新版

  6.魏南江:《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7.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BJ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8.赵方:《表演艺术管理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5月版

  9.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0.陈龙:《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11.张隆溪:《走出文化的封闭圈》,三联书店出版,2004年10月版

  12.虞吉:《中国电影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

  13.王逢振:《电视与权力》,TJ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10月

  ;


  (https://www.motanwx.cc/mtk63157/3464020.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