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二百九十六节 雍丘保卫战

第二百九十六节 雍丘保卫战


  颜杲卿光荣战死,留给了历史一段痛楚的记忆,他的哥哥颜真卿率军固守孤城,河北各地的反抗明显减弱了,叛军重新拥有了河北的控制权。[燃^文^书库][www].[774][buy].[com]然而,中国人都知道一句熟语,这就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事情的发展总是波澜起伏的。河北战火稍歇,一度比较安静的河南又乱了。

  河南之乱,首先是因为有了南霁云。

  自从当了一回铁器走私贩,南霁云着实赚了不少,回到家乡,算是熬过了灾年。

  从骨子里看,南霁云就是一个舍不得土地的农民,为人刚烈而直爽,勤勤恳恳的耕作着土地,在和平的岁月苦度日月,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如果,和平依然在大唐的土地上,南霁云的一生就会平淡的过去,我们也就不会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人活在我们的土地上。然而,似乎老天爷担心埋没了他的才能,特意让他卷进了安史之乱,让后人有机会目睹他的英勇壮烈。

  这一年的冬天,叛军的马蹄声惊醒了南霁云的梦,他睁眼一看,胡骑遍地,风烟滚滚,人民流离失所。

  叛军烧杀掳掠,南霁云乡里的百姓几乎都逃了,小伙伴们劝他也跟着一起走。

  南霁云拒绝了,这里是他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不能舍弃,而保护这块土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抗争。

  河南自古民风剽悍,人民尚武之风浓厚,受此影响,南霁云武功高强,能够左右开弓,箭不虚发。但是,战争不是大侠们的华山论剑,而是需要群殴的,对此,他一个人孤掌难鸣。

  南霁云听说自己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高仙芝成了兵马副元帅,正在率军赶赴陕郡布放。于是,立刻告别了家乡,单骑赶往陕郡,投奔高仙芝。

  走到半路,也就是刚刚过了洛阳,南霁云听到了难民中流传的消息,高仙芝已经战败。退往潼关。

  南霁云为难了,叛军占据了陕郡。隔绝了通往潼关的道路,自己单枪匹马,根本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南霁云被撂在了半空中,进退无地,异常的烦恼。正在他近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不留神听到了有一个叫张巡的县令扯起了义旗,夺占了雍丘(今河南杞县),公开招兵买马,抗拒安禄山的叛军。

  南霁云热衷于“打鬼子”。不管是谁,只要对着叛军开火,就是他的朋友,于是,他拨转马头,奔雍丘而去。

  张巡刚刚竖起招兵旗,急需有才能的人加盟。看到南霁云能够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当即提拔为将。不久,南霁云随张巡守睢阳(今河南商丘)。

  张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的汉子或心胸宽厚的长者,而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

  不过,大唐是和平之邦,张巡出生在这个年代。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好弃武从文,整天的背诵“子曰”。

  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在开元末年(公元741年),张巡中了进士,朝廷给了他锻炼的机会,以太子通事舍人身份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

  在当地,张巡为人正直,秉公执法,获得了好名声。

  大唐朝廷对官员的晋升,有着成熟的制度,由于张巡考绩优良,任满后张巡被召回长安,等候命令。

  按照正常的情况,张巡应该获得提升,或是进入省部,成为中央领导,或是外放地方任知府,成为一方大员。当然,也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就是平级调动。

  这时的情况都关乎张巡的仕途,因此,有人建议张巡,让他投靠杨国忠。只要杨国忠一点头,他定会被重用。

  没想到,张巡却却拒绝这份好意,回答道:“张巡为国尽忠,国家自有法度,我不会为五斗米而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典故。

  当时,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每年的俸禄是五斗米。

  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准备到城外迎接。

  不料,县吏拦住了陶渊明,说道:“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是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长叹一声,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说罢,陶渊明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将官印封了,随即离开只当了80多天县令的彭泽。

  杨国忠权倾朝野,耳朵无处不在,张巡的牢骚被杨国忠知道了,气得直骂,命令吏部发文,将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踢出了都城,调到偏远的真源县(今安徽亳州西)当一个县令,赚那5斗米去。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是不错的,起码在真源县适用。当时,真源县的辖地有很多无法无天的土豪劣绅。其中,以大吏华南金最猖狂,时时欺压百姓,当地流传:“金南口,明府手”的歌谣。

  张巡不信邪,到任不久,就把华南金绳之以法,依法处死。

  张巡为政简约,很受民众拥护。

  安史之乱爆发后,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燕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

  安禄山的手下大将张通晤率军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投降叛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的辖地内。

  杨万石降敌后,为虎作伥,逼迫张巡为长史,也就是自己的副手,并令其向西出发接应叛军主力。

  杨万石不放心张巡,因此安排了一支军队监督他的行动。

  张巡非常气愤,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

  在集会中,张巡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号召民众,要求民众挺直腰杆抗战。

  张巡的鼓动获得了百姓们的热烈响应。青壮年纷纷参军,不大的功夫,就有1000余人参加了义军。

  叛军的主要兵力在河南,张巡率领招募的义军出发,进入了河南境内,伺机打击叛军。

  这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统合河南兵马以抗击安禄山。

  单父(今山东单县)尉贾贲、阆州刺史璇之子等人。带领官兵先到,称为吴王兵,对宋州展开反攻。

  唐军一战登城,叛将张通晤败走襄邑(今河南睢县),被顿丘令卢韺所杀。之后,贾贲领兵至雍丘与张巡会合,共有两千余兵马。

  在叛军多如牛毛的时期,两千多人马,无疑是大海中的一条船。

  这时。雍丘县令令狐潮是叛军重要人物高尚的朋友,得到了高尚的亲笔密信,立刻率全县投向叛军。

  在高尚的一力举荐下,安禄山任令狐潮为军将,率兵向东驰援襄邑。

  令狐潮击败在襄邑的淮阳唐军,俘虏了百余官兵,并将他们囚禁在雍丘。准备杀害,然后又去见叛军大将李庭望。

  趁着城中没有敌酋,淮阳的唐军俘虏乘机杀掉守卫,夺取武器,攻击城内的叛军,雍丘城内顿时大乱。

  贾贲、张巡等人派出的游骑得到了情报。二人下令支援,亲自率领骑兵奔袭,半路击败了令狐潮救援的叛军,乘乱夺占了雍丘。义军以此筑垒,抗击安禄山的叛军。

  张巡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但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的任务更严峻,义军要进攻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

  睢阳地当睢阳渠要冲。位置非常重要。

  张巡做出了精密的部署,声称北渡黄河攻击河北,造成了主力北上的假象,松懈了叛军的警惕。然后,以南霁云为先锋,突然出击,一战夺取了睢阳。

  叛军丢失了睢阳,河南震动,安禄山勃然大怒,命令令狐潮统大军攻睢阳。

  睢阳城小,张巡的军队只有2000余众,即使如此,守军也没有弃城而逃,而是选择了战斗。

  叛军大山一般压来,城中守军义气干云,英勇战斗,经过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拼搏,叛军顿兵于坚城之下,无计可施。

  趁着叛军士气低落之际,南霁云率军突击,突进叛军大营,所过之处伏尸累累,流血成渠,斩杀叛军无数。

  在睢阳城下栽了跟头,令狐潮不甘心失败,又率领叛军15000进发,意图夺回雍丘。

  贾贲率军出战,因兵力悬殊,不敌,兵败而死。

  主将一死,雍丘人心混乱,叛军不失时机的四面围城,竖起云梯攻打。

  张巡听说雍丘危急,命令南霁云率1000军防守睢阳,亲自率领1000骑兵驰援雍丘,遭到了叛军的阻击。战斗十分惨烈,张巡在第一线拼杀,身上被创无数,仍然死战不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巡的率先垂范,鼓舞了义军的士气,将士们大呼酣斗,奋勇直前,叛军在义军的勇气面前崩溃了,潮水般的逃跑了。

  解除了雍丘的围困,雍丘将士们推张巡为主将,从此张巡兼领贾贲的部队,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

  叛军当然不能认怂,很快卷土重来。在张巡指挥下,守军死战不退,击退叛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义军也死伤1000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

  吴王李祗听说了张巡的英雄事迹,感觉到给自己挣足了面子,大为高兴,向朝廷请功,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

  令狐潮会同叛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

  经过连日血战,义军大量减员,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而对手则有4万大军,要1个对付20个——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城内军民大为恐惧。

  面对着浓重的失败主义阴云,张巡毫不畏惧,对将士们分析道:“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

  众将士听后,大为鼓舞。于是,张巡派1000人负责守城,亲自率1000人,分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杀向叛军阵中。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叛军后撤。

  次日,叛军再集结攻城,环城安置一百多架投石机,猛烈的轰击城池。投石机是冷兵器时代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在这些投石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城楼及城上矮墙全部被毁坏殆尽。

  张巡以忠义鼓舞士气,将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屹立在残缺的城头,打退了叛军的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

  在战争中,没有前后方之分,趁着战斗的间隙,城内的百姓拆除了自家的房屋,挑选结实的木料送到了城上。守军一起动手,于城上立木栅,抵御叛军进攻。

  虽然守城军民发扬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但是,战争是凭实力说话的,随着战事的激烈,叛军终于突破了守军的防线,攻到了城下,纷纷缘城攀登。

  张巡命令将士们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雍丘城顿成一片火海。

  叛军大量被烧死在雍丘城下。死亡展开了狰狞的翅膀,由此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叛军士兵害怕被烧,不敢登城。

  一个人拼命了,一群人都怕,一群人拼命了,任何侵略者都会胆怯。面对雍丘军民的誓死抵抗,叛军没有办法,只得停止了攻击。但是,他们对雍丘恨之入骨,就这么离开了可不是选项,于是,在城外筑垒,围困雍丘。

  令狐潮的计策很毒,就是要饿死雍丘,兵不血刃的拿下这座城市。

  雍丘孤立无援,指望朝廷的救兵是不可能了,张巡开始自救。而自救的最好办法就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于是,张巡睁大了眼睛,经常寻找机会出城突袭。义军不分昼夜的骚扰袭击,来去如风,搞得叛军一夕数惊,人困马乏。

  就是如此,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数十天,共经历大小数百战,每战必胜。

  令狐潮损兵折将,死伤无数,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依然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

  张巡经常吃住在城墙上,看到敌营乱纷纷的,马上判断出叛军要撤退。

  张巡不干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拿雍丘当你家的热炕头么!于是,趁着叛军撤退时的混乱,开城突击,奋勇杀进叛军中军。

  令狐潮的手下兵多将广,没有打下城池就够憋屈的了,根本没有料到张巡敢于出城交战,看到义军突然杀到,无心抵抗,一竿子逃了。

  叛军群龙无首,争先恐后的逃亡,义军大开杀戒,斩杀无数,2000多叛军放下武器投降。

  经此一战,张巡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敌人,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备注:张巡和南霁云守睢阳时,高仙芝已死,故事已经结束了。因为二人忠义,不忍心不表达,因此安在这里,见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motanwx.cc/mtk7185/450391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