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大唐长公主 > 123.有匪君子53

123.有匪君子53


  123

  薛绍想到大理寺去跟狄仁杰办案。

  若是让李治直接跟狄仁杰说, 有些小题大做。可薛绍的父亲薛瓘已经去世,两位兄长虽然有职务在身, 都是在宫里当值的, 平日跟在大理寺里办案的狄仁杰,实在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要什么人去跟狄仁杰提起此事比较好呢?

  正在雪堂练字的李沄心里正琢磨着,周兰若领着槿落和秋桐进来, 两个大侍女正端着尚食局新做的点心进来, 周兰若让她们摆放在旁边的案桌上, 笑问李沄“太平,在想什么呢?”

  李沄抬头看向她。

  “你这儿, 都皱成一座小山了。”周兰若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眉心,笑道“是在想绍表兄的事情么?”

  李沄将手中的笔搁下, 侍女端来温水和手帕给她净手。

  李沄将手洗干净之后, 坐在一旁尝了尝点心,只是笑着跟周兰若说“绍表兄还没出宫之前,性情比如今要开朗得多。”

  周兰若默了默,“姑父去世,城阳姑姑如今也心智不清,绍表兄这些日子心里自然是十分难过。我觉得如今的绍表兄虽然不比从前开朗,性子却是沉稳了许多,未必不是好事。”

  周兰若一边说话, 一边在旁边煮茶, 茶煮好之后, 给李沄斟了一杯。

  她和李沄都跟着武攸暨学过分茶之术, 术业有专攻,她的分茶之术别说是跟技术已经出神入化的武攸暨相比,就是跟李沄相比,也差好大一截。周兰若在茶盅上斟茶,茶汤分成了一片叶子的形状,可没一会儿,就散了。

  李沄看着茶汤上那片已经没形的叶子,笑着抿了一口。

  周兰若坐在她身旁,语气有些怅然,“物是人非,我去了城阳姨母的公主府,心里就是止不住难过。绍表兄天天待在府里,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如何。自从城阳姨母认不得人之后,从前爱笑的绍表兄如今笑起来,好像总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我再也猜不透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了。”

  李沄听着周兰若的嘀咕,忍不住抿着嘴笑,她将手中的茶杯搁下,“绍表兄日后是要入朝为官,若是那么容易被人猜透心中所思所想,可怎么行?朝廷上的那帮家伙,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周兰若想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

  她拿了一块点心,一边吃一边看着窗外的那棵银杏树,一片叶子在风中打着旋落下,它本应落在地上,可它还没飘落在地,又被一阵风卷走了。

  ——皆是身不由己。

  李沄笑着站了起来,走出雪堂,“我方才在想,绍表兄要去大理寺跟着狄寺丞办案,这事情找谁出面会比较好。不如……去找一下吏部尚书裴行俭替他出面?”

  周兰若“啊?找吏部尚书啊?太平是想让绍表兄去拜访裴尚书吗?”

  李沄走出大门,往荷塘水榭的方向走,只听得她含着笑意的声音响起——

  “华阳夫人有了身孕之后,便极少入宫。我好些日子没见她,想她了。”

  华阳夫人库狄氏,如今有身孕已经九个月,她会在仪凤二年的夏天,为裴行俭生下一个孩子。

  李沄跟父母报备了出宫之后,便换了一身小郎君的衣裳,带着周兰若出宫了。

  时值初夏,天气已经较为燥热。

  华阳夫人和李沄正在裴府的后花园里乘凉,今天是裴行俭休沐,可他仍旧有事情要处理,正在书房忙着呢。

  李沄一直手搁在华阳夫人的腹部上,腹中的小家伙,正在一脚一脚地踢着华阳夫人的肚子。

  感受着那动静,李沄又惊又喜地抬头看向华阳夫人,“库狄,孩子好活泼啊。”

  华阳夫人“是挺活泼的。从前的时候还好些,近些日子,我一躺下,孩子便不乐意,我被折腾得都睡不好觉了。”

  话语虽是埋怨的,可语气却十分温柔。

  李沄低头,抿嘴笑了笑,随即感叹“当母亲很辛苦。”

  华阳夫人笑看着眼前的小五郎君,问道“公主为何事出宫?只是想见库狄了吗?”

  李沄抬头,唇边梨涡浅现,“不止是想见库狄,我还想见一见裴尚书。”

  华阳夫人怔住。

  李沄拉着华阳夫人的话,像是从前华阳夫人还在宫里时一般,跟华阳夫人说薛绍的事情。

  “绍表兄想去大理寺跟狄仁杰办案,可他如今在孝期,也不能挂职,就有空的时候去帮一下狄寺丞就好。本来嘛,狄寺丞也算是攸暨表兄的同门,可攸暨表兄不是跟我一般大嘛,他跟绍表兄一起去见狄寺丞,差了辈分。我想来想去,觉得裴尚书要是能出面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裴行俭掌管吏部,朝中大小官员的选拔提升,哪个不会经过他?

  同朝为官,裴行俭和狄仁杰都是父亲看重之人,肯定有交情。

  华阳夫人闻言,不由得笑了,“原来公主出宫,并非似乎想见库狄,而是为了平阳县子而来。”

  李沄拉着华阳夫人的手,一晃一晃的,软着声音说道“哪能啊?虽然我找裴尚书是为了绍表兄,可我想念库狄的心,可是珍珠都没这么真!自从阿娘把库狄送出宫外去之后,就再也没有谁能像库狄这样懂我了。”

  周兰若闻言,忍不住反驳,“难道永安还不够懂太平吗?”

  她可是看到太平一根头发,就知道太平心里想什么的人!

  华阳夫人忍俊不禁,“库狄哪能与永安县主相比?永安县主在宫中,与公主同吃同住,定然是最懂公主的人。”

  李沄笑着抬手,捏了捏周兰若的脸颊,“永安这都要吃味儿啊?”

  周兰若撇了撇嘴,随即便笑着跟华阳夫人说“太平最喜欢给人灌迷汤,夫人,您可得当心她的甜言蜜语。”

  “喂,永安,不带你这样拆台的啊!”

  华阳夫人看着两个正值芳龄的少女,又看着后花园中的鲜花盛开,嘴角噙着一抹笑。

  她还记得小公主刚出生时的模样,小小的粉粉的一团,闭着眼睛,无忧无虑地睡大觉。

  如今,小公主却已经到了要为心中在意之人打点盘算的年龄。

  有人无声长大,有人悄然变老。

  ——原来时间过得这样快。

  薛绍当然还不知道李沄为了他的事情操心。自从父亲去世,母亲心智不清认不得人之后,他想过许多事情。前两年,他已经被封为平阳县子,若是不入仕途,当个闲散的皇族之后也没什么。

  可他还是想做一些事情。

  武攸暨和妙手大师,为了蜀中到长安的陆路图,历经了好几年的心血和功夫后,终于献给了圣人舅父。

  若是那条路修成了,便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他无建筑修路方面的特长,可从小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文章,总该是有他可以效力的地方。

  如今既然已经决定入仕途,自然是不能放松自己的。他想去大理寺,于是回府之后,就找了大唐的律法来看,日日废寝忘食。

  直到出宫的李沄到公主府找他。

  李沄和周兰若去看过城阳长公主之后,就去薛绍的幽篁馆去坐。

  武攸暨已经在工部挂职了没时间陪小公主,李旦出宫建府了,可还是要入朝听政,从前的小伙伴都很忙,只有两个小贵主还悠哉悠哉地过着她们的小日子,想去哪儿遛弯就去哪儿。

  李沄正拿着一个白釉荷花茶盅,淡淡的茶香萦绕在鼻端,她轻嗅茶香,慢悠悠地跟薛绍说“绍表兄,你过几天去拜访一下裴尚书。裴尚书与狄寺丞私交不错,你若是想去大理寺,先让裴尚书为你引荐。”

  薛绍愕然。

  李沄笑道“我知道你本是想跟攸暨表兄一起去拜访狄寺丞的。可我想了想,虽然攸暨表兄跟狄寺丞算是同门,可他与狄寺丞,总是差了辈分。”

  武攸暨虽是国公府的继承人,又是阎立本的关门弟子。少年的很高,加上又有皇后殿下撑腰,按道理说,武攸暨带着薛绍去见谁,只要不是皇室宗亲和国公大臣,也不算是辱没了谁。

  李沄从后世而来,狄仁杰之名流芳百世。

  薛绍日后若是能在他的门下,也是极好的。

  武攸暨虽然身份地位都在,在老一辈的眼里终究是个毛都还没长齐的毛头小子,还是让裴行俭出面更好。

  薛绍听到李沄的话,心里有些动容。

  “太平。”

  李沄闻言,抬头朝他展颜一笑。

  旁边的周兰若见状,眨巴着眼睛,语气十分俏皮地笑道“绍表兄是不是很感动,太平为了你的事情,可是想了许久呢。去拜访狄寺丞之后,可要在大理寺里好好干活,可不能让太平和裴尚书面上无光的。”

  薛绍“……”

  少年伸手拿了一盘点心给周兰若,没好气地说道“就你话多,吃点心。”

  周兰若伸手拿了一块点心,笑着尝了几口,然后转头,跟李沄说公主府的桃酥做得居然比宫里的好吃,得多吃点。

  李沄看着周兰若的模样,又看着薛绍一脸无语的模样,笑到不行。

  薛绍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想做好一件事情。他先去拜访了裴行俭,随后就去拜会狄仁杰。

  狄仁杰早些年不在长安,后来承蒙阎立本提拔,到了长安为官。薛绍这个少年郎,是在崇贤馆上课的一众勋贵子弟中,数得着的出类拔萃,又自幼在宫里陪伴两位皇子,狄仁杰多多少少听过薛绍之名,知道他读书万卷,都能一一背下来。又听闻少年左右手都能写字,右手执笔,是一手漂亮的楷书,左手执笔,便是狂放不羁的草书。先前裴行俭已经说过薛绍的事情,看在裴行俭的面子上,狄仁杰对薛绍的态度可谓和睦可亲。

  薛绍来拜会狄仁杰的时候,早就做过了功课,大唐律法他都读遍了,谈着狄仁杰如今最关心的律法之事。

  少年天生贵胄,接受的是贵族子弟的教育。谈吐不俗,又博学多才,与狄仁杰交谈的时候,旁类触通,态度谦虚有礼,又不失少年的意气风发。

  狄仁杰对薛绍十分喜欢,叫薛绍没事的时候可以常去狄府坐坐。

  自那之后,薛绍就经常去狄仁杰那里坐,也跟一些常去找狄仁杰商讨事情的大理寺之人混了个脸熟,还得了个外号——“行走的大唐律法”。

  很快,薛绍虽然没在大理寺挂职,可他已经被大理寺的人认识。

  薛绍的转变,让武攸暨和李旦深感诧异。

  殷王李旦跟武攸暨说道“薛绍这些日子,仿佛变了个人似的。”

  武攸暨却想到了李沄,他跟李旦说“或许是因为太平的缘故吧。”

  李旦怔住。

  武攸暨“我本是想仗着与狄寺丞同门的交情,跟薛绍一同去拜会他的。太平得知此事,专门出宫去了一趟裴府,表面上是她想去裴府看华阳夫人,实际上却是拜会裴尚书,希望裴尚书能在狄寺丞面前引荐薛绍。”

  李旦闻言,不由得莞尔,“太平对薛绍的事情,倒是上心。”

  武攸暨反问“几位表兄和圣人姑父,皇后姑姑,太平对你们之中的谁不上心?”

  李旦想了想,便笑了起来。

  也是,他的阿妹对家人都上心。

  太子阿兄病了她要去东宫陪太子阿兄说话;

  雍王的王妃怀孕了她要去看二嫂;

  英王李显在东市开的铺子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她要忙着去搜刮;

  出宫了,她就想起四兄了,要在四兄的殷王府里住着,天天让殷王府的厨子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想起如今正住在殷王府的太平阿妹,李旦抬手掐了掐眉心,苦笑着跟武攸暨说道“我倒是宁愿太平对我没那么上心。”


  (https://www.motanwx.cc/mtk85033/5272129.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