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中医灵异经历 > 帮前辈总结的医学资料

帮前辈总结的医学资料


  .O1qf{display:none;}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E小说~~

  问诊妙法录之总结篇。

  关于问诊妙法录,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现在我就针对其内容,做一番总结: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是复杂无比,但也难逃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八种变化。而问诊妙法录,正是从这八纲中演化来的诊断方法。八纲之中,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根据病症位置、病状、正邪之关系,辩证时需要将辩证思路整理清晰。首先必须明白病邪的位置,一般我们称之为表病的病变,其病邪多在皮毛、肌腠、经络。而里病的,其病变处多在脏腑、骨髓、气血。这套辩证思路,是针对外感病和内伤病推出的,是为了及时的发现病邪位置,清除病邪来设定的。表病又叫表证,指病邪在肌肤表面,所产生的疾病,其特点主要为:起病急,病邪所在位置前(头面、四肢等)、病势较轻(与很严重的疾病比较,比如急性转染病)、病状变化较快(例如体温变化快,开得快,去的也快)这类疾病,大多是因为六邪所致的,所谓六邪,就是风寒暑湿燥热等六邪,它们的实质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因素。表证的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有时候还会伴随咳嗽、鼻塞、鼻涕、头身痛的症状。表证又分为风寒、风热、表虚三类情况。这个大家可参考问诊妙言录深入辩证。里病,又可称作里症。这种病变,多见于外感病久病不愈,或内伤病。里症的特点为:病情变化慢,病变位置深(多在脏腑)、病情较重。里症一般是因为外邪入侵后,没有及时驱除,而后转入脏腑所致;或是因为外邪强悍,直接进入脏腑;或是因为情志、饮食、起居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里症病比较复杂,其变化繁多。里症的病状表现多为咳嗽、胸痛、腹痛、腹泻、高热、神志昏沉等。里症患者大多没有恶风、恶寒等情况。大多数里症患者的舌苔与常人的舌苔很是不同。里症又分四种,分别为里虚、里实、里寒、里热。这四种情况的治疗详法,可见问诊妙法录。表里的主要区别为:表证大多为新病,里症多为久病。表证往往发热恶寒同时出现,只是两者因为起病原因不同,所以各种起病原因引起的发热恶寒程度也不同。而里症多为只寒不热、只热不寒。表证舌苔变化不大,里症则舌苔变化较大。另外除了单纯的表里疾病外,还有一种半表半里症,这种情况是在病变介于表里之间,表里参半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病症的表现多为寒热交替出现、胸胁满、闷,口苦、咽喉干燥、头晕、目眩。治疗这种疾病,需要表里兼治和解表里,不可一味攻补。

  辩证中寒证、热证有虚实之

  这个大家可以看之前的《阴阳盛衰大论

  其中对此讲的比较详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身体素质下降,阴盛阳衰所导致的病症。寒证的形成原因,一是外感阴寒;二是内伤久病,阳气耗伤;三是过多食用寒凉,导致阴寒内盛。寒证的主要表现是喜欢温热的环境、害怕寒凉、不受冷、面色苍白、肢体寒凉、喜欢蜷着身体睡觉、不渴、小便色清、尿的多、大便稀、舌质色淡、舌苔白、润滑。关于虚寒和实寒的论治,详见问诊妙法录。热证是感受外邪或身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导致的疾病。热证的致病原因一般是外感火热之邪,或是寒邪化热入里,情绪过于激动后抑郁化热,或是饮食不知节制后积蓄为热,又或是房事过多阴虚阳亢。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欢喝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太黄干。关于热证的治疗方法,详见问诊妙法录。

  虚实病症在问诊妙法录中叙述的极为清晰,在此就不多说了,虚证和实证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虚证病程长,患病久;实证病程短,多属新病。患虚证者多年老或体弱;患实证者多年轻或体壮。患虚证者病发时不喜欢大声说话,呼吸声小;患实证者发病时声音高亢,呼吸急促。患虚证者被按疼痛部位时会舒缓;患实证者被按疼痛部位时会更加痛苦,不喜人按。虚证小便色清,尿多;实证者小便少而色黄。虚证者大便稀,实证者大便硬。虚证者舌苔胖嫩少,实证者舌苔老厚硬。以上这些,虽然划分清晰,但是患病之人有时也会有虚中带实,假实真虚的情况。大家仔细看一下问诊妙法录的二便篇便可发现其中细微的变化。

  阴阳辩证的要点在于阴证者萎靡倦怠,阳证者躁动烦闷。阴证者面色暗淡,阳证者清明深浓。阴证者身体寒凉,阳证者发热燥灼。阴证者不喜喝水,阳证者口干喜欢喝水。阴证者大便腥臭,尿多色清。阳证者便秘,尿少色赤。阴证者声低,阳证者声高。阴证者舌胖嫩,阳证者舌干黄。以上这些划分,虽然调理比较明了,但就辩证而言,却远不及问诊妙法录的细致入里,故此大家读完问诊妙法录,再以此总结,方才为上策,若以此诊脉,则往往会被这些条目所迷了。

  问诊妙法录之头身篇

  问诊时去探问头部的感觉,是为了探查病家身体清气浊气的运动变化询问其身体感觉,是为了探查其病在表还是在里。头痛的人,大多是因为邪气侵入到了阳气较多的身体区域,故而引起了头痛身体觉得痛的人,大多是因为邪气侵入了经络,才会觉得身体疼痛。其疼痛部位或在上、或在下、或在左、或在右,都是需要分辨其阴阳哪部分出了问题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去观察其疼痛部位的寒热、内外等条件。如果是表邪,那么就可以轻易遣散解除掉了。

  我们首先要明白,阴虚导致的火气有两种,一种是虚火,一种是实火,虚火往往弱一些,实火往往强一些。内火实导致的头痛,必然会有身体内部的变化与其对应,或者是口舌出现生疮、脸红眼红的情况,或者耳朵会出现不适。此时要注意的是,病家若是出现身体发热、恶寒等问题,就不是内火盛。若是没有出现身体发热怕冷风的情况,就属于火盛,这种情况属于身体的火气冲到了头部,是病在脏腑的表现,需要具体再结合以前讲的寒热、汗液两文,找寻其具体产生火气的脏腑,用清热降火的方法,抑制其火气,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此时用了一些对付风热感冒的药物,就会适得其反,让头痛更加严重。

  一般阴虚造成虚火而头痛的人,与阴虚实火盛的人不同。这类人的头痛发生时间不一定,其发病前,往往有过亲热的行为,或者长时间工作了,或者**出现过比较大的激动。阴虚的人,从寒热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再结合其头痛的这两种情况,我们就能更加确切的认定这是里证了。治疗时需要从精气入手,必须滋补以治疗之。一般头痛属于里证的人,大多时候是因为内火所致的。但也有一种阴寒的情况,就是阳虚的人,因为阳气太虚,不能上达头部,而造成比较严重的头疼,这类人会出现怕冷的情况,但是他们和外邪入侵的区别是,这种情况会出现呕吐的情况,而且人会比较虚弱,痛的比较严重。服药经常不见效,此时唯有大补阳气,才能祛病,否则很难奏效。不过需得注意一点,治疗虚火上浮的药,对阴虚也有用,实火是阴虚虚火的加强版。

  我们平时头痛,在古代有人说头晕是因为头风,但要注意一下,头风是一种世俗的称呼,后世医家已经基本不用了,所以要阅读医书是要注意区分的。一般有头晕的人,或者觉得头重的人,也要学会以此辨认其虚实。凡是生病中头晕的人,都是因为阳气不能到达头顶,使得身体上部亏虚而造成的。有些医书里写,鼻子和嘴里没有痰的话(鼻子里的粘液,古人也称为痰)不会头晕,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有人头晕时,必须从其寒热、汗液观察其表里虚实,查明其患病时间,这样才能知道其病症的真实原因。

  黄帝内经上说,身体上部分(头部和胸部)虚弱,就会头晕上部分太充实了,就会头痛。从这里,我们就能找到些规律。至于觉得头重的人,尤其属于上面虚的那类。上面的阳气不足,脑袋就会晕沉,身体就会容易倾倒,这就是身体清浊上下的道理。身体的痛楚方面,也需要查询表里,分清楚寒热的变化,这都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因为外邪入侵而身体疼痛的,其疼痛点,除了后颈容易出现疼痛外,就没有什么疼痛规律可言了。不过这类情况,我们通过寒热和汗液,都是可以判断出的,也就是说,是比较容易处理的。如果是因为外邪入侵而疼,而且是有定处的疼痛,这种疼痛的部位,多是在关节处的。其疼痛表证比较少,甚至没有,但里证也没有,这类情况属于痹症,是邪气阻塞经络而造成的,虽然其邪气在经络,但是此时邪气已经很难去除了,仍然需要当做里症来治疗。这类情况治疗时,还需要注意其发病前所遭遇的寒热变化,一般是因为关节接触了较大的寒热变化而引起的。如果是内火盛引起的身体疼,那么身上某些部位红肿是免不了的,而且还会出现口渴心烦的情况。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红肿,是内火盛身痛的最大特点。还有一种身痛,是属于阴寒引起了血液凝结的引发的。这类疼痛,是因为这些部位寒气的累积的缘故,必须要多这一部分的经络进行大量的温暖疏通,才能令其恢复。

  有些人长期患病,突然全身出现疼痛,无法忍受,这是阴气极其虚弱,无法滋养筋骨的结果,这类人的营气已经疲惫不堪了,基本无法救治了。以上就是头身变化的内容,有些医家辨证,喜欢根据头身疼痛的部位辨证,其实这不但麻烦,而且容易混乱。若以寒热、汗液与头身之病症互参,那么疾病的定位就比较简单了。何必那么繁琐呢?

  问诊妙法录之汗液篇

  病家患病时对汗液的诊断也是很重要的,病家流汗的情况,也是可以帮我们观察病家疾病的表里变化的。凡是邪气侵入人体表层的病家,大多是不流汗的。这点之前讲过,因为邪气在表面时,是可以阻塞经络毛孔的。若是这人不舒服时,表现出之前讲过的表现寒热和疼痛等变化,即可令其发汗,汗出之后,此人的病也就会好

  因为邪气会随着汗液而排出。邪气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后,病家的身体便会变得凉快,体热自然也就退了,这时再吃一些清淡的小米粥,青菜调养就可以了。(这里说的汗,是指比较多的汗水,如果病家只是微微出汗,则不可认为其已经发汗了。

  有些人的邪气已经进入了经络,这时给他发汗,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因为经络里的邪气,想从汗液出来,是需要比较强力的发汗方法的。若是病家表现的寒热和其他变化皆为表证所有,但发汗后只是稍有缓解病情的,那么他的情况就属于邪气已经入侵经络了,一般这种现象会出现在其人患病后没有治疗又坚持劳作的情况下。(并不是汗没有挥发出来就是邪气到了经

  有些人已经出汗,但仍然表现出表证的迹象,这种人,就是邪气已经到达了经络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在脉证和病症表现中都会有表现。故此不可以说发了汗,病没有好,就是内伤症。

  另外温暑类的邪气入侵人体的话,也是会引起出汗的情况的。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温暑类邪气入侵人体的速度比较快,基本很快就会引起一些脏腑的损害,其入侵的数日内,就会引起肺气的损伤,体表发热、咳嗽、怕冷风等情况。故此若是一人在夏日出现以上的情况,最好不要发汗,而是需要使用专门的药物治疗,因为其入侵速度,很多时候是让人来不及发汗的。

  总之邪气入侵人体,必然会侵害表皮经络,引起头痛身体痛。如果不加以迅速治疗就会入内就会出现连接脏腑,令人出现胸腹烦躁的情况。进入脏腑的这种情况,就是比较严重的了。这些病症的表里,在最初发病时都是会有验证的,内伤则较缓,外感则较急。内伤是一点点的不舒服,外感是迅速的出现不适。故此在询问病家情况时,必须追根溯源,不可仅是迷惑于眼前的症状。一般那种已经侵入到了脏腑的邪气,虽然也需要遣散和消除邪气,但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人体的元气,因为邪气入侵到了脏腑,必然会伤害到元气。经过遣散消除邪气和补充元气后,病家的身体才算彻底康复,若是只是遣散邪气,而不补充元气,病家的身体素质就会下降。这就是中西医的区别。

  下面我们就要对虚证的汗液解释,在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阳虚的几种表现情况,那么阳虚而引起流汗的人,应该使用补气类的药物或食物调整身体。根据之前的叙述,而定为阴虚体质的人引起流汗的话,需要食用补充精气的药物或食物来治疗。心火旺盛、肝火旺盛、火热邪气入侵这三种情况引起肺阴虚而引起流汗的病家,需要食用清凉类的药物或食物治疗,即可痊愈。喝酒过多而导致疾病引起流汗的人,需要服用清理热毒的药物治疗。(另外说一下,喝酒后流汗,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但这也是身体素质下降的一种表现,需要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肝气方面的疾病或疾病隐患。

  汗液是阴阳表里的重要表现之一,其涉及很广,不能不在问诊时详查,我们目前在问诊妙言录的讲述中的汗液篇只是个便于问诊的部分,具体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论治中做更深层的介绍.

  问诊妙法录之寒热篇

  凡是发热十天以上,甚至一个月多都得不到缓解

  也是有外感的可能的(虽然长期发热很多时候是内伤)。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病人在最初受到寒邪侵扰时,虽然出现头疼身体疼的迹象,但是医生没有认真辨别,误以为是病人有了内伤虚火。于是用一些寒凉降火的药物去火(比如知母,它虽然也有对热病进行清热的效果,但是本身性寒,故此在针对寒邪入侵或者风邪入侵初期的发热症状时效果是比较不好的)。像是以上这种情况,还是需要用遣散邪气、分离邪气的办法治疗

  仍然需要解表。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病人的病症已经经过遣散邪气、分离邪气,已经想办法将其往体外驱逐了,但是由于用的方式不够力度,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一般,那么此时病家还是需要解表和遣散邪气的。这种情况,病家表证会较之里证多一些,之前必然出现过外感情况的明显表现,所以必须要仔细询问之前其寒热变化,和所遭遇的寒热变故。

  一般内伤症的发热患者,多是属于阴虚或者因为特殊原因在一个很热的环境下受了大量的纯热所致的,比如在炉子边上待的太久,或者长期被烘

  或者盖棉被子盖得太厚等等。内伤症的病家,其症状多在体内,发病也相对缓慢,并不强烈。阴虚的人,必然伤到了体内的精气(此精气与之前讲到的精神的精属于同一物),伤害到精气的人,其脏腑必然会出现症状。肺阴虚的人,必然会气喘咳嗽;脾阴虚的人,必然会饮食出现阻碍,不爱吃饭等等,还会烦闷、烦躁、口中干

  另外还会觉得身体内有热。肾阴虚的人往往会遗精、早泄、大小便反常,身上会突然发热,但发热时间短,常常是一阵一阵的热,又会呼吸比较短促、说话声音低

  以上这些都是阴虚的情况。发怒伤害的肝气等脏腑而出现发热症状的病家,都可以归于属于肾水受

  导致身体内部容易起火,这也是阴虚的表现。所以容易发怒的人,除了肝有问题外,肾水也会出现问题。

  长期思考事情、熬夜、工作压力大以至于伤害了脾气而发热的病家,容易脾阴不足,这种情况,其脾气之阴自然就会容易受伤,如果其脾阴受伤,其发热的部位是在肌肉中的,这种情况也属于阴虚。一般内伤症的积热病家,其身上必然会出现一些如硬块一样的淤阻、结

  多在小腹等内脏所在之部位,通过按、抚可以找到。在气血方面也会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不正常,比如病家会很明显的感觉到眼耳鼻喉、肛门、尿道出现热

  又或者其消化、精神、排便都会有所体现。

  如果这人确实是外来邪气所导致的发热,他的热会先体现在体表,因为其邪气一般都会在表皮和经络,如果是外来邪气在一段时间后侵入了脏腑,那么在之前的症状中,我们应该也是可以找到外邪曾经入侵过体表的表现的。外邪侵入的发热病家,其身体、气色、声音、感觉都会有明显的变化,都是有据可查的。

  寒证的虚实,比较好判断,在没有出现外感情况下,病家又不发热,只是怕冷的人,是因为体表阳气亏虚。以此类推病家无外感,不发热,而体内寒凉者,是因为阳气在体内出现了衰弱。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外寒者,需是内部不热,才算阳气虚弱,内寒者纵使外部有热像,亦属内部阳虚。

  以上诸条,需要仔细阅读,反复推敲,才能明了。总之是需要结合起来阅读的。一般情况下,发热多为外邪入侵,但虚热的情况必须要考虑到,因为这种情况最为复杂难治。而发寒则多为体虚,但也需要注意是外邪引起的发寒,这种情况一旦出现也很是危险。所以寒热的表里,必须要记得,否则就会出现判断失误。

  学习感悟:

  今日习读"寒热篇

  对问诊十法的首问之"问寒热"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认识.综合而言有以下几个要点:身体内外寒热的有

  寒热出现的形式及时间长短及其它伴随且可能出现的症状.

  也对如何询问病患的方

  该怎么

  具体问哪些问题可以帮助医者快速而准确地理清思路有了新的认

  这感觉就象侦探在深刻地剖析案

  寻着蛛丝马迹一点一点地接近事物的本

  对医者来

  也就是疾病的根源所在.

  只有熟悉了身体表里的寒热变

  才能准确无误地从病患对自身病情的描述中获取与病情有关的重要信

  了解病患的身体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及以后还会有可能出现的症

  做到对病理的变化了然于胸!

  问诊妙法录之干渴篇

  我们前几天讲过饮食和饮水与脏腑内部阴阳的关系。但是我讲完后觉得还不够具体,特别是饮水方面,故此今天决定再增加一部分内容。

  平时有人生病,大家一定要问问他是否口渴,这个不但关系到我们能否清楚的了解到病家的寒热变化,还可以探明病家身体的虚实。

  凡是脏腑热的厉害的,就会很喜欢喝冷饮,而且还会腹部坚硬,有便秘的迹象,这时我们可以摸摸他的脉搏,会发现他的脉搏很有力。这就是内部有热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清其热。

  有些人口渴的厉害,但是喜欢喝热水,不喜欢喝冷水,这不是内部有火的迹象。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种人属于脾胃寒凉,但是肾水亏虚。才会造成这种口渴。

  有些人,你问他是不是口干,他说干,但是你去问他要不要喝水,他却不愿意喝水,这说明此人内部并不是有邪热,而是肾阴亏虚造成的口中津液缺失。这种与口渴不同,需要补充肾阴,不可清热去火。

  咱们上面讲到了内部有热的问题,有些病家内部的热很强悍,但是你又观察到这个人有肾水很亏虚的情况,这种人,不要因为他内部有热就去清热,因为他这是内水不足,肾水亏虚将要枯竭的情况。这种情况,大多是高危病人才会有的,大家不会遇到,如果遇到,一定要仔细观察,才可以救治,因为这时人的阴阳就在一线之间,若是你的思路错了,此人便必死无疑了。遇到这类病人,古代医家往往是用人参、熟地等,加上冰水送服。这样就可以解去内热,还可以滋补阴阳。

  口渴的症状,无非就这几种,大家必须好好掌握,不可以不经思考,就开方出药。中医调理,在乎学识与胆略,学识占六分,胆略占四分。胆略的意思,除了胆大以外,还有策略的意思,治疗时必然要在头脑中将病家脏腑推理一遍,方可医治,否则必将铸成大错。

  我下面给大家讲个医案,来诠释一下这个胆略的问题。话说某日,某神医(神医很忙嘛)路过一个城市,遇到一个求医的人。这个人的丈夫得了很厉害的病症,不知为何就找到了神医。神医没有办法,就随妇女去看她的丈夫。

  这个病人有五十岁左右,得了中毒性痢疾,便便很多,拉的很恐怖。当时被家里人送去了医院,医院就开始打抗生素,没想到用过后,大便次数反而多了很多。医生表示,这可能是伪膜性肠炎。于是又开了不少西药,吃过后病家开始没精神,爱睡觉,体温居高不下,四肢开始冷了。大便的时候便便像水一样,是黄绿色的。就像水龙头一样开始泻。而且病家基本不吃饭了。恶心得厉害,后来两只脚也肿了。

  神医去看了他的舌苔,发现舌头的底色特别淡,几乎没有舌苔了。神医当时叹了口气说,这人脾土肾水,都已经衰弱了。阳气将要飞散。有了死相。其他医生早已经看出了这点,所以都已经不准备救治了。神医思考了很久,决定试一试。(大家看着觉得这件事比较有趣,但是对于医生来说,看到这种病人,第一个想法大多是千万不要让这个人死在自己手里)。于是神医开了方子,以党参、茯苓、炒白术、肉豆蔻、吴茱萸、肉桂、附片、炮姜、煨葛根等药物为主,大剂量的煎药,给病家服用。病家服药后,几小时后体温就正常了,大便减少。连服五服后,这个病就痊愈了。这里说一句,上面的方子,大家轻易别用,比较猛烈。

  其实从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首先这位神医是有了学识,才有了胆量,而且他辩证的思路很清晰,病家身体的种种状况都问的很明了,这才开方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辩证,必须思路清晰,毫无疑虑后,才能去想办法救治,千万不可以随便开药,如果大家想学治疗手段,我以后会教授一些,但必须要注意辩证,不可不辩证,也不可乱辩证。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您的最佳选择!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E小说~~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广告位:nieshu富媒体-->


  (https://www.motanwx.cc/mtk9422/543410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