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中医灵异经历 > 末代中医的哀歌,一扫天下的体制 点评

末代中医的哀歌,一扫天下的体制 点评


  .Oo94{display:none;}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书书网~~

  对于中医西医并不了解,他赞扬中医,但他赞扬中医的方式很有问题,我把我对他文章的评论整理了一下,

  黑色部分和红色部分是原作者的文章,蓝色部分是我的评论:

  原作者的观点错误太多了,他说中医必然要有一些神奇的事迹,如果按这个说法,那么经历比较平凡的李时珍先生怎么说呢?薛立斋先生又怎么说呢?

  经历平凡,很可能是医者不想去说明自己的经历而已,医生的医术,主要看他的医论来显示,看医案去表面,而不是靠神奇的经历的彰显,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医生治疗不好自己的亲人,这个例子自古就有,比如清朝的著名医家傅青主先生,他的儿子就死于离奇疾病,这点是很正常的,因为医生不是神,有些疾病比较古怪,即使是高明的医生也不能治愈,明朝的太医院院长薛立斋自己也死于恶疾,这个也是医生非神的例子,医生治病,只是按照医理去应对疾病,但疾病的变化很多,高明的医生也未必可以百分百坚固,作者怎么能说医生治不好自己亲人的疾病就是水平差呢?难道说**时期死于疾病的医生都是庸医吗?这样太过分了。

  另外这里原作者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医生是靠偏方治病的,其实医生治病,用的都是基础方子,一个高明的医生,是靠寻常药物治病,这样才是高明,偏方很多只是用药思路奇特,并不是中医的基础。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失眠的病理,患者到了国外,就会失眠,回国后身体自己恢复,如此反复很多次,后来找到我,当时我给她诊脉,发现她的情况属于真阴不足,去到国外之所以失眠,是因为她到了国外,身体换到了地球的另一边,体内的循环出现了问题,当时我用了常规药物的左归丸,治疗她的这个病,叫她带去国外吃,后来她到了国外,按时服药,这个失眠的问题就解决了。

  左归丸是很著名的中成药,不是偏方,也不是秘方,自己也可以制作,药店也很容易买到,原作者说中医一定要靠秘方治病,我不清楚他是哪里听来的。

  下面是原作者的文字:

  一:中医“国家队”没指望,能靠“名医世家传承”之后,或者“民间高人”现身救中医吗?

  这个问题,正好是我太太昨天看了关于“灭中医者,中医也”博文后,与我讨论的主题。她说:知道中国的大学烂,还真不知道居然烂成这样。怪不得海外中医师们非常瞧不起大陆的中医,称他们是连个感冒都治不好的烂中医,是自己开西药和吃西药的骗子中医,是中医的败类和掘墓人!原来还以为是温病派和经方派之争的原因。却不知道原来是中国的中医大学“自废武功”的壮举;怪不得中国这么多的“名中医,老中医”根本就治不好别人,也治不好自己,顶个中医的虚名,当了一辈子根本不懂中医的糊涂蛋。

  她知道要在“中医国家队”中找“高人”肯定是没有指望了。于是问我:是不是要找中国真正的“中医高人”,就必须去“民间”?或者去找某些“家传世医”的传人?

  我就笑,说:民间和医家世传,也应该没有这种人了。她不相信说:不可能!中医学院没有高人,不受大学教育控制的民间应该有的。武术不也是在民间有一些高人吗?她随我拜访过一些民间高手,看到过我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狼狈相。因此她以为中医也一样,有可能有些高人“隐蔽”在民间。

  我就说:你不是会“网络搜索”吗?自己有没有不就行了?她入神了一会,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国内真没有。只有一些掌握某些“秘传偏方”,某些方面有一些特长,能够治疗某类“特殊病”的医生。还有些医术高明一点的,甚至能够治疗某些癌症的另类医生。但是,能够真正使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来治病的医生,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这些民间医者能够治好病;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这些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都不是真正懂得全面医术的中医。

  太太很好奇:我为什么如此肯定不会有民间中医高手呢?

  我说:环境问题。如果到了三千米以上的高原,我就可以断言不会有树木了,如果到了沙漠,我就可以断言不会有草生长了。不需要一点点去都看过全部的土地后才做这种结论。当然,偶尔会有例外,孤独的高原上偶尔会有一颗树,但不可能是“正常状态”。中国的环境,不会给中医高人存在的空间。因为中国“体制”的厉害,就是不仅仅是在中医大学的教育里面,而是在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中,生活方式上,以及在病人的“治疗意识”中,都彻底地破坏了真正中医生存的土壤。

  仅仅从“传承”方面来看,中医与武术也不一样。民间有一些武痴,就是喜欢练武,也有拜师学艺的传统。只要不违法乱纪,政府部门也不会去管他们,因此还有可能留一点传统武术的根子在。可是“医”就不一样,医并不是靠个人的爱好就能够支持的;要成为“高医”,就必然与病人进行良性的互动。由于医疗关系到“国计民生”,政府部门一定要死死地“严格管理”。只要稍微发达一点的地区,玩“非法行医”就是不可能的。民间传统医生要获得“执业许可”,就必须去参加中医大学的培训,参加由西医思维主导来执行的“国家中医标准资格考试”,改变自己的“中医原生态思维”;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中医业者的思维意识,把他们“思维西化”,最后中医只留了一张皮。可能只有最偏远的地区,城里最不起眼的角落,才有可能有“民间医生”保留最原始的治疗和传统思维方式。这些医生,限于环境,知识水平和教养,不可能拥有很高的医术,只能传承一些前辈留下来的支离破碎的“医术”。

  而且,由于政府的积极有为,善于“统一思想”,只要有一点小本事和小理想的人,都会主动地“融入主流社会”;私学和在家上学,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作为家长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原来的几十年来,敢于对国家建立的机构如此不信任的几乎没有。因此,即使是“中医世家”的后代,也不可能把孩子留在家里读书,也必须上弱智的体制内中小学,最后上大学,比如中西医学院等。你也知道,这样的学校就是酱缸,进去读书后遗留的毒素,一辈子想洗都洗不掉。

  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是完全相反的,甚至于体制学校里一直在教育的“科学思维”与中医思维也是相反的。就像是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宗旨,与武当派“更柔,更轻,更灵”的运动理想,显然是南辕北辙,如何能够统一呢?因此如果全心相信奥运理想,自然就要排斥和无法理解“武当运动模式”。用奥运模式来练习武当拳,自然就要走样,只留下毫无价值的外皮,一辈子学不会正宗的武当拳。

  因此,只要在体制内学校里“教育”的时间足够久,就不太可能真正学会中医了。加上又专门去“西医培养中医”的中医大学里面学习中医,就算你是名医世家的后代,也逃不掉被“洗脑”的命运。因此,即使有中医世家,也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给自己的孩子。最多只能“补偏救弊”,让他们掌握一点医术,可以治点小病。但是真通中医大道的人,不可能在这种环境里长出来。特别是建国已经六十年,传承已经过了三代以上。就算“名中医世家”原来一点点小小的积累,一代减去一些,能够留到现在的,就很有限了。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著名的老中医邓铁涛,1916年生,中医世家。号称“中医第一人”,是“国宝级中医泰斗”,广东中医大学终身教授,博导,荣誉头衔无数。坦率说:他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中医特色”的。建国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重要的中医教育基础是旧时代给他的。但是实话实说,我查了他的一些医疗资料,却看不到他身上有什么“真正中医”的亮点,好像也没有什么精彩的医疗表现让人看到“名医风范”。因为真通医道的中医,会采用别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古怪”方式来治好一些病案,因此真正的好中医,一定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医疗故事流传。但是他的医疗历程,似乎太平庸了,没有“精彩故事”只有“华丽头衔”。除了他90多岁的年龄让人称道外,没发现什么可称奇的地方。只是据说有一个打他牌子的广东凉茶可以防治**。

  后来查到一些“历史回忆”,让我发现他已经“变质了”,离开了传统中医的“正道”和思维方式。比如,赵洪钧医生记载当年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答辩,论文题目是

  ,邓老作为答辩评委之一,首先开炮提问,提的问题居然是:“你为什么不用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看待中西医之争?”这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年代的事情了(好像是1981年以后)。可以想象这些“世家老中医”,早已脱离了中医思维,在内心深处完全与“当局”的中医教育理念思想,以及文革期间“泛政治化”(在所有的生活和学术领域中均要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相应和。不是表面的服从,而是骨子里的认同。偏偏这种思维模式,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破坏是浅表的,但是对于传统中医的思维,破坏就是根性上的了。因此可以推断他在三十多岁,医道并未真正成熟的时候,就主动融入共和国的思想,在历代运动和思想改造中,思维模式已经变成了“新中国模式”而不是“传统模式”了。如“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等等荒诞的行为,他一定是心甘情愿地全盘接受和支持的。邓老身上中医的“世家骨头”已经开始消失。

  他的第二代就更不用说了,内在的“骨头”肯定没有了,连中医的“外皮”也丢了。邓老还保留了天天走路跑步,练习八段锦的“传统文化习惯”,因此90几岁高龄依然身体健康。他的儿子虽然也是医生,当然是“共和国培养的新一代中医”了,虽然同样出身“名医世家”,却连基本的健康常识都没有,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中年就因为常常便血,邓老配药给他吃,但是无效,最后因为肠道癌扩散而死亡。晚年丧子,不知邓教授何想,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因此质疑邓老的医术,说他治死了自己的儿子。的确:连自己儿子的命都保不住,父亲起码有失教之罪。我太太看了邓老的治疗方式说:这种乱碰运气乱开药,当然救不了人。邓老似乎根本不懂如何处理这种并非绝症的疾病。中医的理念,就是“应手而愈”,基本上用药有无效果,不说一天,起码一周会看到明显的身体好转反应现象。但是他据说治了半年多都没有改变治疗方式,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治疗方法。而且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中医高人来救他儿子,他好像不至于爱面子爱到知道自己不行,也不让别人来治自己儿子的。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作为中医世家,这种病,显然是生活习惯病。他作为“一家之主”,对于自己的“衣钵传人”,如何没有教给儿子符合中医风范的生活习惯?连这种病都防止不了?

  邓老的厄运还没完,据说他还治死了自己的妻子:其妻素有高血压/高血脂,一日突诉剑突下疼痛。他诊断为胃脘痛,吃中药,直到第二天查心电图。下壁心梗扩散,心衰而亡,死时70岁左右。刘老师看这个案例后很难过,呆了半天,说这个名医怎么了:发现这个位置痛,吃什么药呀,直接针某几个位置,马上就可以舒解了。不至于死呀?作为“中医世家”,应该懂得针灸是最基本,最快速的医疗手法呀?不可能不懂呀?可邓老医生偏偏不懂。他大约只懂玩一些药方,而且还玩得不太好。

  我的问题又出来了:名医世家,怎么会让自己的亲人得上高血压和高血脂呢?这种病,我五分钟就能够教会学堂的学生学会最简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简单易行,而且保证三个月内降血压成功,何至于“长期患病”,不治而死?(治疗方法很简单,只要按照中国古代的养身健身方式就可以了,比如按照学堂的学生和老师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了,连药都不用吃;不但不为治病花钱,还因为要治病而不得不省钱)。如读过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及其他中医高人的健身和饮食之忌,就可以很容易“治疗”好高血压和高血脂了。他难道连这也不懂吗?

  另外,邓夫人的死法,恰好就是我说的服用降压药后的必然结果之一(心梗),我相信她实际上是死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副作用”。这种慢性病,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的;可这位“中医第一人”,却让夫人长期服用降压药吗?自家亲人的慢性病都治不好,岂不是庸医?哪里有“家传名医”的样子?

  可见,中国的“名医世家”传人,与草根出身的中医“王教授”等人一样,都是靠不住的。邓公子英年早逝,不就是“名医世家传统”消逝的象征吗?连“中医第一人”都留不下真正的“医学传统的根”,恐怕在中国,也真的找不到什么像样的人物了。

  正好手边有一个资料,对于我的推断给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据《健康报》一篇文章的数字统计,我国传统中医(应该是指体制外的私人执业者,原来遗留下来的“家传中医”之类的人),1998年是5000人,到八年以后的2006年减少了90%以上,总人数已经不足500人了。以这样惊人的速度萎缩,而且是在“中医养身热”兴起的最近十年内发生,是什么原因?猜都知道的:这些原来体制外的“传统医生”,正在快速地老去。而他们根本没有“衣钵传人”来继承他们的祖传医术和医馆,即使是简单的医术。另外,也代表传统中医的“市场价值”不高,如果这些“传统中医”的经济效益很好,就算是他们退休了,一定会有相干和不相干的人要来“继承衣钵”的。

  今天,时间又过了五年,还剩下多少呢?恐怕只有五十个了吧?这些人,都是“末代中医”!他们彻底老去后,即使是最缺乏层次,但起码还能够留下一点点中医记忆的“传统中医”,恐怕就要从中国人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我们社会上就只留下装修得跟西医院一样的“中医院”,剩下这些批量复制的“体制内中医”用西医的思维和方法,甚至用吃西药,打吊针来“发展中医”了。

  实际上,明朝末年以后,由于“本轮道运终结”,道运就是医运,就是国运。因此道运不兴,医运何存?怪不得最近几百年中医都是节节败退,庸医辈出,让人失望,西医乘机席卷中华大地。现在真正的中医在中国已经不存在了,什么“名家世传中医”,根本就没有。只有一些半通不通的“治病家庭作坊”作为一份谋生的职业在“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连这种“江湖术医”都没有生存的空间了。今天,中医“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在大陆绝灭了。因为“道运已绝”,医运依附道运。中医“医运”如此不堪,其实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真正的中医,恐怕只能从一片如同山火烧尽的废墟中,依靠别处飘来的种子,或者是深深埋在地底的根子而复生了吧?

  这样也好,彻底应了毛万岁的话:一张白纸,正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感谢中医大学们60年来的不断努力教育耕耘,让中医在中国彻底烂掉。因此,新的中医(恐怕将来不会再叫中医的名字了),可以换个名字和样子重新再来。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您的最佳选择!

  更多好看的小说,TXT下载~请上~书书网~~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广告位:nieshu富媒体-->


  (https://www.motanwx.cc/mtk9422/5434114.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