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赵风烈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儒家为何名为儒

第二百一十一章 儒家为何名为儒


  一黑一白,李斯和张苍的年纪都很年轻,都在而是上下,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李斯温文尔雅,一身黑色常服举手投足之间隐隐有一种雷霆之气,这就是追求上位的儒家李斯,尽管后来李斯入法家,但依然是儒家在战国时期步入殿堂最高的存在。

  另外一位则是一身白色常服,举手投足之间则彰显大家风范,观看两个人的面相,赵括也能够看得出来,李斯更像是善于权谋,而张苍则更像是学者。

  只是赵括不知道,这两位都是儒家弟子,又都是师出荀况,这样两位儒家弟子之间能够如何论道?

  在战国时期论道往往都是诸子百家不同学术之间的辩论,争辩的都是各自不同的治世理念,彰显自己一家之长,能够博得出人头地。

  但同门之间的论道,则极为少见,即便是有也是内部消化,特别是现在荀况在儒家的地位以及在赵国的地位,他的弟子更不应该在这样公众的场合论道,但现在荀况让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出现在论道台上,一定有着自己的用意。

  “王上,请看那边,此人是上卿荀况最喜欢的弟子,韩国韩非!”

  顺着上卿蔡泽手指的方向,赵括看了过去,一名青年才俊跪坐在对面的案几之后,相隔十余米,尽管有着论道台的遮挡,但是赵括还是能看得清楚,韩非年纪要比李斯和张苍小一些,但器宇轩昂一看就不是常人。

  没有想到今天自己来到这华夏书院,一次就看到了战国末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张苍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从他是荀况的最中意的三位得意门生就能感觉到他的不寻常。

  而韩非和李斯在后世的名气那可是大的不得了,都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这两个人都改投法家,寻找治国安邦的询问。

  此事韩非没有上场,很有可能是因为荀况顾忌到韩非的身份,毕竟韩非是韩国韩王的儿子,尽管不是太子,但毕竟这里是赵国,而且赵王在场。

  不过此时赵括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对于这位韩非还是要多多照顾,包括上面的李斯,能为己用最好,不过不能为己用,也不能让他们轻易离开赵国。

  其实赵括也没有想到,荀况来到赵国并不是孤身前来,作为儒家的大儒,荀况到哪里不仅仅是他的弟子,几乎所有儒家的儒者都会出现在哪里,成为仅次于孔府的儒家活跃区域。

  “各位世子,今日由两位儒家名士,更是华夏书院荀况先生的弟子,儒家名士李斯对阵儒家名士张苍,今日两位儒家名士论道为儒家治国可否。”

  司仪在两位之间将两位论道的内容说了出来,治国理正一直都是诸子百家最经常论道的内容,毕竟所有人都有着一个登堂入室的梦想,这一点并不奇怪。

  但赵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是儒家在给自己上演一出节目,荀况故意安排的,儒家治国是儒家的思想理念,但在这个战国末期,大争之世,儒家的思想并不适合,不过李斯和韩非可都不是安分儒者。

  两个人的论道和赵括想象的基本相同,张苍的主题是儒家可治国,而李斯的论道则有点出乎赵括的预料,原本赵括以为李斯即便是不主张儒家治国,也不会大反其道,而今天李斯竟然大声主张,治国者非法家莫属。

  这一点完全出乎赵括的预料,难道这个时候开始李斯就要背离儒家?步入法家?然则在这个时候荀况上演这样一出?是对张苍的绝对信任还是对李斯的不了解?赵括不相信荀况后世的荀子会犯错误,一定是对自己弟子张苍的绝对信任。

  果不其然,在论道之中,张苍的表现沉稳大方,将儒家的思想完全彰显出来,言语慷慨激昂,但又不失儒家的那种风范。

  而李斯的辩论完全将自己置身在法家的位置,可以看得出来在此之前,李斯就已经开始深入研究法家的学问,并且深入骨髓。

  “王上,看来您来的消息已经不是秘密,张苍是在展开儒家的风采,而李斯已经彻底准备离开儒家,这或许是上卿荀况没有想到的。”

  一旁上卿蔡泽已经看出,台上的张苍和李斯一定已经知道赵王赵括在座下,尽管他们一直没有注视这个方向,但从他们的言论之中已经十分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

  上卿蔡泽是什么样的存在,秦国三朝相国,在秦王嬴稷和秦始皇之间,秦国连续过渡的时间内掌控秦国朝政,让秦国稳定,即便是吕不韦的出现,也没有完全撼动蔡泽的存在。

  只是在最后,蔡泽感受到秦国朝堂的变化,自己功成身退,主动辞职离开秦国庙堂,能够在这样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上卿,你看此二人如何?”

  赵括微微点头,自己也已经感受出来,不过也在情理之中,即便是自己吩咐荀况不将自己的身份说出来。

  但是无论是张苍还是李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论道,他们估计第一时间就已经猜测出来今天有赵国重臣到来。

  而上卿蔡泽和自己坐在一起,估计刚刚入场很多世子都已经知道发生什么?

  “王上,李斯此人心思缜密,论道辩驳儒家而不遍地儒家,此子他日必定有大成,而张苍已经完全沉浸在儒家之中,更适合在华夏书院主讲。”

  蔡泽慧眼独具,能够第一时间就看出李斯和张苍两个人的特点,分析的十分精准,看来这位上卿蔡泽在华夏书院已经有了自己需要的人才。

  论道台上的论道足足持续了一炷香的时间,双方的争论尽管激烈,但不失风雅,听的下面世子喝彩声不断。

  论道结束之后,便开始是下面世子询问的阶段,这是论道最后的环节,答疑解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上论道台,上去的都有义务为下面的的世子答疑解惑。

  但没有一个人出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赵括和蔡泽的方向,看来他们都已经注意到这里。

  “王上请!”

  蔡泽笑着说道。

  “敢问儒家二位名士,儒家为何名为儒?”

  赵括站了起来,向着论道台上的两位儒家名士高声问道。

  台下所有的世子全都一愣,儒家为什么称之儒,这是世人都知道的?为什么还有人会这么问,台下的世子看得其实是蔡泽而不是赵括。


  (https://www.motanwx.cc/mtk110870/5949075.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