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山河梦断 > 第一章 贺生辰徽宗遣使,童太尉探访大辽

第一章 贺生辰徽宗遣使,童太尉探访大辽


  宋徽宗和童贯为什么停止进攻西夏,转而打起了辽国的注意?此事还得从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说起。

  宋辽两国自从澶渊之盟(1004年)以后,每年正旦(大年初一)和皇帝生辰,双方都派遣使者互访,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打算派童贯出访辽国。

  让太监作为使者出访,这在宋朝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蔡京为首的文官集团对此颇有异议,他们纷纷上奏徽宗说:“派一个太监出使,会让辽国以为我大宋无人,陛下切不可自取其辱!”

  对此,宋徽宗辩解道,“辽国天祚帝听说童贯打败了羌人(青唐吐蕃),想见见他”。其实,这只是徽宗的说辞罢了。

  童贯此行,另有使命。童贯已经被封为校检太尉(国防部长),徽宗派派遣童贯使辽的真实意图,是让他去刺探辽国虚实。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宋西北边防军在章楶的指挥下,以“进筑浅攻”在夏国境内修造了上百座城堡,夺去了西夏的横山、天都山牧场,消灭夏军数十万,对西夏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就在宋朝准备“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时候,辽帝耶律洪基在雁门关外陈兵二十万,以武力强迫宋朝接受夏国讲和。

  这件事情对时年十八岁的宋徽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此在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辽国不灭,夏国不亡”。徽宗虽然是一个浪子,在开疆扩土上却完全的继承了父兄遗志。徽宗认为:想彻底灭亡西夏必,必须从辽国寻找突破口。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宏愿,一个比灭亡西夏还要光荣的梦想——从宋太祖开始直到宋徽宗,八位皇帝心中都有个挥之不去的心结,那就是被辽国所占据的燕(北京)云(大同)十六州(今天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再加上北京和天津)。

  燕云十六州东起大海,西至雁门,南连易水,北接草原,幅员万里,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燕云地区既有山川险阻(太行山脉),又有汉家先民千百年来苦心经营的燕赵长城,自春秋战国起,便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

  燕云之地,自古民风彪悍,多产良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皆出于此。只恨唐末军阀混战,出了个败类石敬瑭(后晋太祖),他当时想争夺中原皇位,为了换取辽国军事支援,认年幼于他的辽帝耶律德光为干爹,将燕云之地出卖给了契丹人。

  从此,华北平原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花园。辽国人占据了燕云,长城在手,可以随时集结铁骑南下,对中原地区成严重威胁。

  后来,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914年-964年)当了中原皇帝,他不甘心给辽帝耶律德光当孙子,奋起反击,结果被“干爷爷”的契丹铁骑轻而易举攻破都城(汴梁),将他捉到东北苦寒之地面壁思过去了。石重贵身为中原皇帝,被契丹人轻易捉走,对中原士气民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原军队从此得了“恐辽症”,被契丹任意欺压宰割。

  得到燕云之地后,辽国就是如此的嚣张、任性。辽帝耶律德光甚至打算直接在汴梁登基,亲自兼任中原皇帝。好在广大汉族人民在四面八方发动游击战,契丹铁骑犹如泥牛入海,不得不退出中原。

  辽帝为了对付汉族人民的反抗,想出一招“以华制华”,扶持汉族军阀当走狗,各大军阀纷纷援引契丹人为靠山,中原大地一片乌烟瘴气。直到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脱颖而出,他不惧辽帝,下决心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周世宗敢北伐,这底气来自于他亲手组建的禁军——这是唐朝灭亡厚,经过近百年军阀混战,皇帝第一次真正掌握军权。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精锐,许多将领依然害怕辽军。周世宗力排众议,几乎是一意孤行,御驾亲征,北伐燕云,成功攻取三州三关(“瀛、莫、易”三州,“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下辖十七个县)。正当北伐节节胜利之时,周世宗却突发恶疾,暴病而亡。

  周世宗柴荣病死后,他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960年),改朝换代建立了大宋,成为宋太祖。赵匡胤继承了柴荣收复燕云的遗志,然而他的计划是“先礼后兵”(因为“先南后北”的大战略,他正在集中力量统一南方)。宋太祖准备了一个“燕云基金”(封桩库),打算攒钱赎买燕云,如果辽国不肯卖,再使用武力北伐。眼瞅着钱攒的差不多了,宋太祖却在“斧声烛影”之夜(976年11月14日)神秘暴毙。

  宋太祖的弟弟,继承皇位宋太宗赵匡义(也就是宋徽宗的六世祖)其实是最有条件收复燕云的人。他的兄长不但留下了十五万的百战精锐,而且攒下了足够的赎金。如果他肯按照哥哥的计划稳扎稳打,肯定可以光复山河。然而出于种种原因,赵匡义急于求成,先后发动两次北伐(979年、986年)都遭惨败(第一次北伐赵匡义中箭,被杨家将所救;第二次北伐,除杨延昭外杨家将全体战死),精兵伤亡殆尽,府库损耗一空,自己也在不久后因伤而死。

  再看对面的辽国人,他们其实也是一肚子火,“燕云之地,我们契丹人也不是白拿的。当年我们祖宗给石敬瑭帮忙,那也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辽国人如是想,“凭什么你们现在来抢我国领土?”

  打退了宋朝两轮进攻,辽国人被宋太宗激怒,“你宋朝想要夺回燕云,我大辽还想夺回被周世宗柴荣攻取三关三州”。于是,辽国人展开军事报复,数次集结大军南下。

  就这样,先是宋朝北伐,又是辽国南侵,双方拉锯战打了几十年,各自损兵折将,经济损失无算,谁也没捞着好处。到了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1004年)秋天,辽帝(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而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鼓舞下,也亲自带领二十万禁军北上。宋辽两国皇帝,全都御驾亲征,各率数十万人马,摆好架势要决一死战。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对峙单挑,谁都灭不了对方。折腾了几好个月,两个皇帝都心累了。于是,双方在澶州展开和谈,签署了《澶渊之盟》(1004年12月),从此罢战休兵。

  宋辽双方在《澶渊之盟》中约定:

  第一,两国结为兄弟之邦,两国皇帝互称兄弟,谁年龄大谁当哥;

  第二,两国以白河沟为国界,互相不许藏匿逃犯、不许在边境增修城堡;

  第三,双方展开友好贸易往来,在宋辽边境关地区开设集市;

  第四,宋朝每年要给辽国“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就是这四条。前面三条都是平等互利的,而且由于宋真宗年纪比辽圣宗大,所以当时辽帝还要叫真宗一声“大哥”,表面上宋朝还沾了便宜。不过,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宋朝每年都要给辽国银子,这才是核心,说白了,就是宋朝花钱买平安。

  宋真宗这么做有他的道理,在签署《澶渊之盟》以前,宋朝为了防止辽国入侵,在宋辽边境,以及京城汴梁周围,需要常年部署三十万以上的大军。这些部队的军费开支,每年大约是六百万两银子,占了当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给辽国人那三十万银绢确实是小数目,也就是大宋军费的二十分之一。宋真宗觉得,“花点小钱,买个太平安稳,划算”。

  归根结底,宋、辽两国实力相当,都是幅员万里的大国:辽国有马,宋朝有钱;辽国有铁骑、强弓,宋朝有坚城、硬弩;大家打了三十年也未分胜负,再对峙下去确实没有意义。从此(1004年),宋辽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对两国人民确实也是一件好事。然而,签署和约,也意味着宋朝在“国际外交”上,正式放弃了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要求,放弃了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这三位中原皇帝为收复故土所做的努力。

  此同时,没有了战争的威胁,宋朝军队开始在和平中日渐懈怠。可笑的是,随着战争威胁的消失,宋朝军队的规模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有所增加——皇帝把军队当做赈济所了,只要遇到灾荒,一定大肆扩军,将青壮农民吸收到军队中来——“你们要别造反,朕这里有饭吃”,皇帝如是想。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当兵开始成为一个养家糊口的庸俗行当,数十万精锐的禁军集中到帝都,在京城汴梁繁华安逸的社会氛围中,堕落成一支华而不实的仪仗部队,完全失去了开国时一统天下的威武之气。

  宋朝本来就执行“防范武将”的祖宗家法,是依靠士兵的英勇,才可以勉强一战。随着军队素质大幅下降,号称“八十万”的禁军,完全成为一只纸老虎。因为宋军的孱弱,西北的党项族分裂势力日趋坐大,最终在辽国的支持下从宋朝独立,建立了夏国(西夏)。

  西夏是一个小国,鼎盛时人口(三百万人)是宋朝的三十分之一,面积(八十万平方公里)是宋朝的四分之一。为了对抗宋朝,西夏从夏太祖李继迁开始,几乎每任皇帝都会娶辽国公主,主动给辽国当女婿。有了辽国撑腰,加上宋军战力低下,实力远弱于宋的西夏居然能以小搏大,和宋朝打的各有胜负,始终屹立不倒。对宋朝而言,难敌小国的耻辱背后,其实是随着辽国的军事讹诈。

  辽国在历史上先是扶植后晋(石敬瑭)对付后唐,而后又扶植北汉对付后周、宋,以华制华玩的炉火纯青。在宋夏战争之中,辽国继续坐收渔利,每逢夏国战败,辽国都要站出来拉偏架;而每逢宋朝战败,辽国都要趁火打劫,敲诈一番。

  宋仁宗时,宋军在三川口之战(1040年)、好水川之战(1041年)、定川寨之战(1042年)连续三次惨败于西夏,辽国趁机陈兵边境,要求宋朝归还周世宗北伐时攻占的土地。宋仁宗担心被辽夏两面夹击,在内忧外困的无奈中决定破财免灾,对辽妥协,将岁币从每年银十万两、绢绢二十万匹,增加到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辽国对此很满意,暂时放弃了领土要求,这一事件被称为庆历增币(1042年)。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宋军在踏白城之战中败于吐蕃叛军(第二年被王韶平定),辽国又故技重施,再一次陈兵边境,要求重定宋辽边界。虽然王安石变法后的宋军战斗力大大增强,却依然无法应对两线作战的压力。宋神宗权衡利弊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辽国的划界要求,弃地七百里,是为“熙宁划界”。

  “熙宁划界”对神宗刺激很大,当时,他怀着对辽国的愤怒,写下手书:“能收复燕山(燕云十六州)者,虽异姓亦可封王。”神宗死后,这份手书虽然作为遗训保留下来,却并没引起人们重视。因为对比宋辽军事实力,用武力收复燕云根本不可能,神宗自己也是泄愤罢了。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很多人都忘记了遗训的存在,有一个人却将它铭记于心,此人就是童贯。

  童贯想要做一个封王的太监!他以太监的身份出任监军,凭借在西北征服吐蕃人的战功,以太监的身份执掌大宋军权。他的一切功名都来自于战争,也只有持续不断地战争才能让他保持继续上升。童贯早就听说,辽国的天祚帝(比徽宗晚一年继位)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所以他想亲自去辽国走一趟,看看传言是不是真的。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怀着不同的动机,宋徽宗、童贯二人不谋而合,都想到辽国一探虚实。政和元年(1111年)正月,贺生辰使童贯,带着许多的财宝,一行人离开帝都向辽国进发。

  随着童贯的身影渐行渐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是不知道会停在何方。

  徽宗在暖阁之中聚精会神的画一幅《芙蓉锦鸡图》,他忽然看见有只蝴蝶扇动着翅膀,从画中逃出来,忽闪忽闪的飞出帘外,消失在茫茫天际。

  “大概是朕太用心,出现幻觉了吧”,徽宗环视了一圈,确认了那只蝴蝶并不是真实存。他继续将思绪放到画中,提起一支狼圭,细心的勾勒。

  ;


  (https://www.motanwx.cc/mtk48714/2585646.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